在安平有兩個洋式建築必看,一是英商德記洋行,一是德商東興洋行。因為安平開港後,來自歐美的外商紛紛在安平地區興建洋宅,這些洋宅可是讓安平除純樸外,亦散發著浪漫的異國情調。不過,現在除了德記和東興洋行外,全部已遭拆除。

 


 


 

德記洋行後方的那片「樹屋」,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不過因為荒廢多年已被一棵棵的榕樹盤據,而有「樹屋」之名。現在,樹屋已被規劃為藝術村,將有藝術家會進駐於此。

 


 


 


 

 


 

德記洋行創立於1858年,為台灣五大洋行之一,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當時洋行在台灣設立據點的目的,主要是從事海外貿易,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不過隨著安平港不斷淤淺,加上日本統治時期貿易全被日商壟斷,這些外商也紛紛倒閉遷移。

 

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但它白色的外觀優雅有氣質。現在本洋行在奇美公司捐贈下已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2001年更規劃「時空走廊」的設計,將德記洋行的歷史、成長軌跡,以圖片資料的展示讓旅客知道。現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安平古堡為荷蘭人在1624年所建,當時稱為熱蘭遮城,俗名紅毛城或番仔成,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城池,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舊熱蘭遮城分內外二部,城垣範圍包括台灣最古老的延平市街。清康熙後行政中心移至赤崁樓,安平城因而沒落傾頹,目前古堡西洋建築為日本時代整建。在堡內古蹟中心劍獅最具特色,據說有止煞驅邪的鎮宅功用。另外在古堡右方有一古井為荷蘭人佔台所竹的四井之一;外城的南壁高三丈餘,牆上古榕樹根盤結,皆顯得古意十足。

 

其餘尚有古蹟可尋,附近有史蹟公園及永漢民藝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塔,視野極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

 

 


 


 


 


 

億載金城又名「二鯤身砲台」,所謂的二鯤身即是昔日羅列在台江西岸的沙洲島名,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不過後來因為港口淤積,所以沙洲也就慢慢的連在一起。

 

億載金城源於「牡丹社事件」所引起的日軍犯台事件,當時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朝廷架設仿西式的砲台獲得批准,延請法國人設計,於光緒二年(1876)完成,而此西式的砲台可是台灣的第一座。當時建構此砲台時,因地處沙洲所以材料取得和運送不易,據說所多城磚來自當時已成破牆殘瓦的安平古堡。

 

億載金城採西洋式紅磚建築,呈四方形,四隅有稜堡,用來放置大砲,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城外引海水為護城濠,城上設有大炮,故稱大砲台。城門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氏手筆,剛勁有力的筆觸更襯托出城堡的固若金湯。

 

目前億載金城離海漸遠,四周茂林密佈,早失軍事價值。城門右邊的紀念碑上面,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城內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目前放置在城內供人參觀的砲台,是民國65(1976)台南市政府推動觀光年,為紀念此砲台創建一百週年特別仿製的成品。億載金城現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一日,安平港正式開港,設於港口與鹽水溪口,連接五條港,英、美、德等國外貿易商開始到府城發展並於安平與五條港區開設洋行,逐漸掌握台灣對外貿易,隨著安平開港,外國傳教士也到府城傳教,他們在台南建教堂、辦學校、設醫療所,也引進新教育、西方醫學、科學等觀念,加速府城現代化。

日大正十五年(1926年)因新運河的興建,船隻停泊於安平船塢,安平海關遂由原清代安平港遷移至此,原建築作為安平港水產學校,光復後改財政部高雄關台南支關,名稱幾經變遷,民國七十四年安平新港建後,海關遷移至新港。

這棟有著綠地木棧道的安平海關,建於1930年。日治時期,商船在此入關。昔日海關前並無橋樑,對岸亦只是一片沙汕水地,若要往對岸(今新安平)得在此渡小船。長久來荒廢隱沒在安億橋邊,直到92年列為市定古蹟,重新整修後,以運河博物館再現。

 

 

 


 

為日式風格院落,院落前有兩棵榕樹與一棟黑瓦屋頂、紅色磚牆的日式建築,建築樣式簡單樸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