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口訣:「小紫點一邊、圓翅二邊點、斯氏有三點、端紫亂亂點」。竹南鎮長青之森是目前已知國內最大的斯氏紫斑蝶繁殖地,知名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頻道都曾前往拍攝,在世界150多國播放,引起國際矚目,今年中華電信公司也義務贊助,希望永續維護紫斑蝶生態,但他卻對規劃設置風力機組感到很憂心。


詹家龍說,國外的鳥類研究報告發現,鳥類並非靠本能飛行,因此飛行時會閃避風力發電機,但有關蝴蝶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於是很難去判斷風力發電機組設置後的生態衝擊性,他也談到,目前風力發電廠商預估的機組位置,與紫斑蝶2次遷徙時的南、北蝶道重疊,其威脅性值得關切。其實斯氏紫斑蝶的保育工作應從多方面著手,詹家龍說,高雄茂林的「越冬地」、蝶道的「暫棲地」與竹南長青之森「繁殖地」,其生態都該妥善維護,台灣每年才能看到紫斑蝶飛行遷徙的特殊生態景觀,各地才可望發展生態觀光。詹家龍表示,以加拿大、美國南飛到墨西哥的帝王斑蝶為例,墨西哥蝴蝶保護區內開設了200多間店家,因帝王斑蝶棲息,創造了200多個穩定的工作機會,因斑蝶衍生了20多種職業,成為當地半年的經濟命脈,觀光客收益尤其可觀。詹家龍憂心,如開發風力發電造成紫斑蝶棲地破壞,將防風林週遭鋼筋水泥化,紫斑蝶從竹南消聲匿跡,未來的經濟潛能因此就被埋沒,他認為地方應深切思考此事。




斯氏紫斑蝶(學名: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 蛺蝶科。展翅 70 - 80 mm,近似端紫斑蝶,上翅表面具藍紫色的光澤,上翅腹面有3枚圓型的白色斑點,下翅腹面中央處有一些小斑點但較端紫斑蝶的斑點橢圓。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地到低山地區,中、南部山區海拔 1500 公尺左右山區均可見到,具遷徙的行為,喜歡訪花,為常見的種類。寄主植物為蘿藦科之羊角藤。斯式紫斑蝶展翅寬70-80mm,類似端紫斑蝶,上翅表端具藍紫色豔麗的光澤。紫斑蝶的台灣亞種又叫「斯氏紫斑蝶。原來是在1866年,英國領事館外交官兼駐華在台領事-斯文豪氏(RobertSwinhoei),在台灣各地採集後,送回英國給華萊士(Alfred.R,.Wallace.)鑑定命名。學名是:EuploeasylvesterswinhoeiWallace,也就是屬名+種名+亞種名+命名者組合而成。




斯氏紫斑蝶外觀上跟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與小紫斑蝶一樣,絲絨般的翅膀一張一合,產生讓人心醉神迷的藍紫色變幻。雖然牠們如此近似,不過牠那如星圖般的舞翼,跟天上的星座一樣,你如果願意按圖索驥,也可依其分別出彼此之間的不同。第一次認出斯氏紫斑蝶,就是依前翅腹面排成一個三角形的3枚白斑而認出的。分別成蝶像是辨認星座一樣引人入勝,不過如果把牠們的幼蟲擺放在一起比較,你會驚訝地發現,牠們都吃桑科榕屬的植物,卻只有斯氏紫斑蝶的幼蟲,全身都是單一的鮮黃,不像其他紫斑蝶類,身上交雜著一環環的各色條紋。至於到了蛹期,牠們全都結成金光閃閃的蝶蛹,一顆顆都發散著寶石般的璀璨光芒,可就難以分辨了!辨識特徵為上翅腹面具3枚較圓的淡青色斑點,下翅腹面中央處也有一些小斑點,但較端紫斑蝶的斑點橢圓。雄蝶前翅背面靠近後緣,有兩條平行的深褐色條狀性標,看起來像數學符號中的等號。幼蟲是以夾竹桃科的羊角藤為寄主植物。




斯氏紫斑蝶為臺灣特有亞種,於1866年由英國駐台領事-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i)採集後,送回英國鑑定而得名。斯氏紫斑蝶展翅寬可達9cm,體長約3cm,體色為深褐色,翅背上藍紫的色彩中有白色斑點,有如黑夜中的星辰;當牠在太陽光下吸食花蜜時,翅膀一張一合地展現出變化多端的藍紫色彩,令人目眩神迷。以下就分卵、幼蟲、蛹和成蟲等四階段來闡述牠們的孕育過程。



(
)卵期---斯氏紫斑蝶通常將卵產在羊角藤嫩葉的葉腹面,經過兩天的時間,卵的尖端漸呈黑色而孵化,孵化後的一齡蟲就立即會食用較嫩的葉片。



(
)幼蟲期---斯氏紫斑蝶的幼蟲期要經歷五個階段,從剛孵化的一齡蟲到第四次蛻皮成為五齡蟲止需要八天的時間,每一齡約二天;而五齡蟲生活兩天後進入前蛹階段,再經過一天的等待即進行第五次蛻皮而成蛹;從孵化至成蛹共計11天,幼蟲的體長由0.2cm暴增25倍達約5cm,其最大特徵是體色為橙褐色,且身體在二齡以後第2節、第3節與第11節各有一對明顯的棘狀肉突,每一階段的形態特徵歸納如表一所示,例如剛孵化的一齡蟲,平均體長是0.2cm,到第一次蛻皮前就增長至0.5cm左右,然而頭部的寬度在同一齡期內是不變的。五齡蟲生活兩天後就要進入前蛹階段,此時體色變淡而略為透明,體型有縮短膨脹的趨勢。接著牠會找一處可靠的枝幹吐絲座,然後將尾部末端固定於絲座上,使自己倒吊成J字型等待化蛹,其地點選擇鮮少是在羊角藤上,大多數的五齡蟲會爬到鄰近的草叢裡或木麻黃枝葉上化蛹。經過一天的前蛹階段,隨即蛻皮成「吊蛹」。



(
)蛹期---五齡蟲剛蛻皮成蛹時是牠最脆弱的時刻,蛹體在一天內會逐漸往上縮短並硬化,大約22.2cm長,而顏色也自此開始變化,隨著蛹體周遭環境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金屬色澤,包括有金黃色、金綠色、銀色、珍珠色等不同層次的色彩。再經過六天的寂靜蛻變,閃閃發亮的蛹殼下已逐漸透露出蝶翅的斑紋,只需再一天的時間就能羽化並展翅飛翔。斯氏紫斑蝶羽化的時間通常在早晨58點間,伴隨著清脆的「劈啪」聲,成蝶小心翼翼地撐開蛹殼並爬出來,溼軟的翅膀在10分鐘內會因體液的注入而逐漸展開,粗短的腹部則逐漸伸展變長;接著牠還需要1小時左右的時間讓翅膀晾乾、硬化,此關鍵時刻決定牠往後的生存,若沒有完整的翅膀就等於宣告生命結束。



(
)成蟲期---5月中旬正是斯氏紫斑蝶大量羽化的時期,若清晨穿梭於防風林的步道中,便會引起斯氏紫斑蝶的陣陣騷動。比起綠斑鳳蝶(Graphiumagamemnon)的幼蟲需要將近31天的時間才羽化,斯氏紫斑蝶的羽化時間算是蠻短暫的,但是牠們能夠飛往南部越冬、隔年再北返繁殖,成蝶的生命歷程反而遠較綠斑鳳蝶為長。新一代的斯氏紫斑蝶,身體與翅膀的顏色都比4月初返鄉的紫斑蝶較為鮮艷,這是因為「老蝶」已經經歷一年的生活,並飛行數百公里以上,翅膀自然會有些折損。斯氏紫斑蝶的性別判斷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由「性標」來分辨,雄蟲的前翅翅背上會有兩道性標記,雌蝶則沒有,另一方法是由尾部判斷,雄蝶的腹部末節內藏有「毛筆器」,或稱「性毛刷」。「毛筆器」的外觀就像兩組咖啡色的「彩球」,成熟的雄蝶可藉由抖動彩球並散發「斑蝶素」以吸引雌蝶,甚至於運用毛筆器來嚇唬天敵以趁機逃跑;但是新生代雄蝶的毛筆器尚未成熟,顏色多為鮮黃色。雌蝶雖沒有毛筆器,但腹部第七、八節之間有交尾囊,末節內則有產卵器。以竹南濱海防風林來看,斯氏紫斑蝶多於4月份進行交配、產卵,但是在7月份仍可在苗栗通霄地區發現斯氏紫斑蝶交尾,然是否會在當地繁殖尚未確定。交尾時雌蝶總是懸在雄蝶下方,除了原已退化的前腳縮在胸前外,中、後腳也緊縮不動,就連雄蝶到處飛行時牠仍然閉緊翅膀而一動也不動。




20045月中旬,時序才剛入夏,中台灣突然傳出各地民眾目擊紫斑蝶大規模遷徙現象,整個範圍南起彰化八卦山脈、台中大肚山脈、清水地區、苗栗濱海公路沿線、西湖,最北至新竹香山地區,東至大雪山林道、新竹觀霧。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高達80 % 以上個體都是單一蝶種:斯氏紫斑蝶。同年6月,台灣蝴蝶保育協會一行人,來到竹南防風林不久,映入眼簾的是大量羽化失敗的斯氏紫斑蝶在地上爬行、有些飛到一半突然失去平衡墜入草叢中,奄奄一息,更讓人驚奇的是:樹枝、樹幹、樹葉上掛滿金光閃閃的斯氏紫斑蝶蛹,一小節樹枝或樹葉上就有近三十顆蛹。單一樣區 (10×10)平方公尺蛹的數量可達300個以上,經兩周的調查:竹南防風林大約有60萬顆斯氏紫斑蝶「黃金」蛹,這也證實此地正是中部斯氏紫斑蝶大遷移族群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個被證實的斯氏紫斑蝶春季繁殖熱點。為什麼這裡會成為斯氏紫斑蝶重要繁殖地?經研究:1901年日本人創立保安林制度,開始在這裡種下第一棵木麻黃,光復後1950 ~ 1963年間擴大造林,木麻黃成為本區林相主要組成樹種,斯氏紫斑蝶幼蟲在台灣的唯一寄主----羊角藤,就在木麻黃的蔽廕下大量生長。避風的木麻黃海岸保安林,就成了斯氏紫斑蝶理想的幼生期繁殖溫床。除了羊角藤之外,白水木也是斯氏紫斑蝶主要的食物來源。這是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 "竹南紫斑蝶生態解說教室" 的入口處,找到 "海濱森 7 號涵洞" 就找到入口了!這裡就是 "竹南紫斑蝶生態解說教室" 原本是海防部隊駐守的地方, 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的一部分,屬於稀有本土原始森林公園,南北長約3公里,103公頃的寬廣面積,分為〞長青之森〞、〞親子之森〞、〞假日之森〞三塊區域。每個區各有各的特色範圍,但都連接而成,適合每個家庭及遊客前往遊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