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線於19217月全線完工,原本是台陽礦業株式會社所出資興建的運煤專用鐵路,時官方稱之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石底線,簡稱石底線。1929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收購路線,定名為平溪線,經過整建之後開始兼辦客運,80年代由於平溪區內煤礦場大多關閉,以及人口流失等因素,平溪線的營運虧損,台灣鐵路管理局曾經打算停止營運平溪線鐵路。經過地方人士的積極爭取,因而保留,為目前僅存的台鐵六大支線鐵路之一(平溪線、內灣線、六家線、集集線、林口線、沙崙線),也成為目前仍繼續營運的鐵路支線當中,歷史最悠久也是風景最美麗的客運支線。平溪線沿基隆河河谷興建,沿途有原始的河谷景觀、壺穴、瀑布,生態資源豐富。平溪線沿線旅遊景點甚多,包括三貂嶺瀑布群、十分瀑布眼鏡洞、四廣潭、台灣煤礦博物館、平溪老街、孝子山、平溪三尖、菁桐老街、石底煤礦遺址等;近年來平溪每年固定舉辦「天燈節」,平溪線也發揮了大量輸送遊客的功能。平溪線沿線的基隆河溪谷有「平溪耶馬溪」的美名,也被喻為「台灣的保津峽」。




平溪線八大名景




三貂嶺~大華:三瓜子橋




大華~十分:眼鏡洞旁的基隆河鋼梁橋




大華~十分:十分老街上的平溪線鐵道




十分站:臂木式進站號誌機




菁桐站:石底煤礦降煤場遺跡




菁桐站:木造站房




歷史卻愛和菁桐開玩笑,在煤業興盛的年代,菁桐和平溪線其他車站一樣靠煤吃飯, 但是菁桐是眾車站中的大哥大、最大的礦坑,也是許多煤業重要決策者做出重大決策的所在, 煤業沒落後,同線的車站,例如十分和平溪,順利的轉為觀光目的地或天燈之鄉,菁桐卻彷彿隱形不見了。多數人對平溪線火車的記憶,若不是平溪,就是十分,由此可見菁桐的沒落了。然而,是不幸,也是幸運,菁桐被遺忘了,反倒使得境內有歷史的文物得以保存下來, 之前,文建會舉辦台灣世紀百景票選,在全台知名的老建築中選出100, 結果小小一個菁桐竟有三項入選:太子賓館(第51名)、菁桐火車站(第78名)、洗煤場(第82名), 這三項世紀百景都在距火車站不到十分鐘腳程內,一趟走下來,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菁銅礦場曾是台灣最大的礦場之一, 當時1/15的煤礦都自這裡產出, 礦場讓菁桐地區繁華一時, 使得當時的菁桐老街成為歌舞喧天的繁華不夜城。石底煤礦選洗煤場, 入選2001年的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選洗煤場,採到的煤礦會先運到這裡篩選分類,然後儲存到儲煤櫃,等候蒸汽火車運送。菁桐火車站建於1929101日已有80多年歲月,仍然保留了1921年始建時的木造結構,外表看似老舊,但風采迷人,瀰漫著無盡的懷古幽情, 古老木造車站是平溪線支線火車的最後一站, 是台灣僅存的四個木造車站之一, 八十多歲高齡的老火車站,被列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




位於菁桐車站鐵道旁,礦盛時期台鐵在菁桐車站編制11名員工,此處為員工宿舍,
1963
年的改建將原來的木造翻新為現今的磚造建築,礦業沒落後閒置荒廢。2001年因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改造計畫,整修後作為展覽空間,2002年文建會選為地方文化會館,定名「菁桐礦業生活館」,設主題展覽館、社造願景館、文化商品館、咖啡館及生活廣場等,為菁桐添一知性與感性兼具之景點。



1939年台陽礦業公司為招待貴賓、官員與會議所建,佔地600多坪,以日本皇室行館格局,選用上等阿里山檜木,由4位日本師傅帶領102名工匠的龐大團隊以卡榫方式建造,主臥室床門支柱皆為高級原木,客間及各間廳均有壁龕,窗檽、門花等雕刻繁美,可看出為行家精細作工,保存著濃厚的貴族氣息與建築藝術。2001年獲選為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2003年公告為縣定古蹟,可供民眾預約參觀。 台陽礦業公司為開發石底煤礦,在19251940年間興建數十棟職員宿舍建築,主要集中於白石村的"北海道""皇宮"(現為私人經營民宿、餐坊)及中埔地區,大多以民生橋往來礦區之間。宿舍建築配置高低錯落,且皆為面北朝向,有"心向故鄉""富士山"(薯榔尖)的精神寄託象徵意義。現則成為拍攝MV、廣告及偶像劇的熱門場景由台陽礦業公司向經濟部申請美國經濟援助開鑿之礦坑,於1955年底開坑,1957年開始生產。開工之初命名為「白石腳煤礦」,後改稱「石底新坑」,1957年始稱為青桐煤礦,坑口前有事務所、機電設備室、倉庫、更衣室、浴廁等建築。在石底大斜坑廢坑後成為石底煤礦的主要生產礦場,直至1987年底結束營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