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迴公路邊斜坡上,矗立著一塊「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的石碑,因在扶疏竹葉掩映下,一直鮮為人知。相傳該處為原住民最早登陸地點,依卑南族口傳,其祖先是從太平洋漂流到太麻里鄉三和村登岸,而後在此繁衍子孫。這個登陸地,知本社群稱為ruvahan,卑南社群稱為panapanayan。太麻里社的排灣族、都蘭社的阿美族,也都有祖先在此地登陸的說法。




 




各族各部落的口傳歷史,不一而足,愈到後代,演化愈多,已遠離舊貌。綜觀這些傳說,各族先民大多是在洪水過後,原居地沉入海中,才在發祥地登陸。不過,知本社群的口碑是:海潮所生變為石頭,石裂而生人;卑南社群的傳說是:海神插茅草於岸,從根生竹,竹裂生人;阿美族和排灣族也都有祖先為石頭所生的說法。




 




民國49年,知本部落率先豎立「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時,還設有石板小屋,裡頭寫著在此登陸的三位祖先的名字:巴落伍(Paluh)、塔孚塔孚(Tavatav)、索卡索高(sokasokau)。後來,建和部落(舊名射馬干社)的卑南

族人、都蘭部落的阿美族人,陸續在此地設置祭壇。




 




「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石碑現場,有卑南族遷徙說明、艱辛遷徙紀念圖、卑南族紀念碑文、紀念石碑,文字古雅優美。知本、建和部落的卑南族人,為表達慎終追遠之意,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前來祭祖,隨後並在前方海灘堆石烹煮、飲酒歡舞,藉以聯絡族人感情;在祭壇上經常可看見供奉的香煙、檳榔、米酒、「阿拜」



















等祭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