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脈熊蟬(Cryptotympana pustulata), 體長約37- 39 mm,雌蟲較大,體色黑色,頭部、胸部背板具光澤,腹部黑色,前翅基半部具橙紅色翅脈,雄蟲腹瓣黑色,橢圓形,側緣為紅褐色,前腳腿節紅色,下緣黑色,脛節以下都是黑色,中後足脛節則具橙、黑的斑紋。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北部分布範圍較窄,中南部平原及山區則較為普遍,成蟲發生於6-9月,白天鳴叫。容易混淆的大黑蟬有三種:



( 1)前翅帶綠色的熊蟬(Cryptotympana facialis
( 2)前翅帶大橙色的紅脈熊蟬(Cryptotympana pustulata
( 3)前翅帶微紅色的台灣熊蟬(Cryptotympana holsti


蟬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昆蟲,整年都有成蟬出現,從四月到九月間全島幾乎都可以聽到蟬的鳴叫聲,蟬聲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多數的蟬產於山地,台灣島約有80%為山地,最高海拔近 4000M ,地型變化劇烈,氣候從熱帶至寒帶,棲地環境多樣化,造就豐富的蟬種類及數量。 世界的蟬已記錄2000多種,盛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各地的特有種比例皆很高,台灣已記錄的種類有21屬59種,特有種約佔60% ,交配後的雌蟬會在植物的枯枝上產卵,孵化後的小若蟲掉落地面後,便鑽進地底生活,吸食樹根汁液,再慢慢蛻皮成長,直到羽化前一天夜晚才鑽出地面羽化為成蟲。蟬一生大半時間多在充滿危機的地底下渡過,在陰暗潮濕的土壤中,必須辛苦的躲過蟬菌、螞蟻、食蟲性動物等天敵的威脅,而成蟲的日子非常的短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