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的長良部落,想到花蓮,你覺得這個部落會是什麼族呢?阿美族嗎?還是太魯閣族?布農族?其實都不是,長良部落是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的部落(以鳳山八社中的武洛社、搭樓社、阿緱社)!位於台灣西南部的西拉雅族馬卡道群,因為在清朝受到漢人的壓迫而於清道光九年(1829)離開原居地(鳳山八社),抵達台東南部的大武後轉進台東平原,不過台東平原為卑南族的傳統勢力範圍,因此卑南族人並不歡迎西拉雅族人的居住,在西拉雅人的飲用水中丟入糞便,企圖讓西拉雅族人知難而退。清道光十六年(1836)時,西拉雅族人離開台東平原,沿著卑南大溪往北移動至現在的長良。


花東縱谷中,除了屬於阿美族的馬太鞍社(位在光復鄉)、拔子社(位在瑞穗鄉)足夠強大外,兩社南北的縱谷區早期為無人地帶,主因是南、北兩側分別有驍勇善戰的布農族、泰雅族,阿美族其他的小社不敢居住在距離中央山脈太近的地方,而都偏向大河的東側,因此大河西側便成了布農族、泰雅族的獵場。西拉雅族來到長良之後,才發現此處是布農族的獵場,因此每年西拉雅人都會用一些飼養的牲畜,來向布農族交換一年的和平。西拉雅人定居於長良後,稱部落為「大庄」,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道光二十二年(1842)時聯合卑南族擊敗了秀姑巒溪東岸的阿美族人,因而越過了秀姑巒溪,到現在的富里鄉東里村建立新的部落,新部落仍稱做大庄,而位於長良的部落則改稱「舊庄」;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布農族人的協助下,帶入了西拉雅大武壟群的三社(新港社、大傑巔社、大武壟社),使得舊庄成為台灣東部西拉雅族的主要大社,而鳳山八社的西拉雅族人已從漢人處習得水稻技術,因此長良一帶也是花東縱谷中最早的水稻區。


「東里」這個地名在台灣地區而言是個毫不足為道的小村落,但「大庄」這個往日的地名卻使許多學者與田野工作者不遠千里到此探查採訪,只為了一尋平埔族群在東部遷徙與文化的足跡。儘管見解不同,歷史學者卻都有一共識,平埔族共有八大族群,其中在大庄地區扮演重要角色的為西拉雅族Siraya,他們原本分布於南部平原地區,其中又可區分為三個亞族¬¬----西拉雅亞族(Siraya)、大滿亞族(Taivoan)與馬卡道亞族(Makattao)。根據文獻之記載,西拉雅族遷徙到大庄地區可分為三個階段。除了西拉雅族人外,整個縱谷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居民,因此可說是蠻荒一片。日治時期日本人與漢人大量進入台灣東部,其中以宜蘭連碧榕為首(和日本人倉光格合資)的台東振業合資會社為主力,開始在長良進行數百公頃的耕作,主要以稻作、菸草為主,後來也利用樹薯的種植開設澱粉製造所,所到之處阡陌縱橫,且因為移民村採用日本建築型式,街道、水渠等也是方整的棋盤式,因此在昭和十二年(1937)由日本人取名叫做「長良」,沿用至今。今日居住在長良的西拉雅族人已經不多了,剩下的居民大多以後來經過二次移民來到東部的客家族群為主。


長良部落中還有阿美族集會所、土地公廟,彼此間分別代表不同的族群,隨著不同時代的開墾腳步,阿美族、布農族、西拉雅族、閩南人、客家人和日本人都在這邊留下足印,阿美族和布農族的痕跡較少,但彼此間使得花東縱谷形成了無人地帶;西拉雅族進入無人地帶並且展開水稻墾殖;閩南人(連碧榕等)和日本人則扮演進入花東縱谷開墾的主力,包括水稻、菸草和樹薯,然而會到東部來的閩南人通常是受迫於生活壓力,因此本身可能較無學識,就算識字者也認識不多,所以在這邊的土地公廟上的壁畫有許多錯字即是證明;而隨著西拉雅族人的式微、日本人的離去,客家的二次移民進到花東縱谷來,形成了現在所見到的長良部落主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