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麻屋是一間清清淡淡的小店,在純淨藍色台東天空下,還需要什麼多餘的顏色呢?棉、麻那種白或灰色是最好的搭配,但這間店即使移到大都會區的靜巷裡,或是在日本原宿和一堆手創個性小店擠在一起,你也會想進去看看,因為它就是這樣散發著獨特魅力,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女主人龍惠媚的傑作。 所有的起頭是從一根鉤針開始,只要有空閒就拿起鉤針,連開車停紅燈也捨不得浪費時間,麻線鉤成一個個讓人愛不釋手的帽子或包包,老爸爸說,這一大綑線這樣帶著實在太麻煩了,於是他將一大綑線分別纏成一小綑一小綑,讓女兒方便隨時「上工」,這是爸爸的愛,今年他已經90歲了,依然這麼做。


鉤織已有17年,興趣變成職業,龍惠媚租下來一間80年的老房子,外牆刷得粉白,掛上了「棉麻屋」的招牌,店面不大,衣帽綿麻線是商品但也有藝術品的味道,一派的清淡,店裡隨處可見讓人會心一笑的手作創意。 屋齡老舊,但卻有個讓人依戀的懷舊味,樓上的民宿就維持這樣的風格,令人懷念的木頭窗戶,輕柔純白窗簾迎風飄啊飄的,綠色的大頭大同電扇擺在床邊,充滿著輕鬆的隨興味道,這房間是為背包客而設,價格也很便宜,算人頭,沒有冷氣每人300元,有冷氣每人500元;一個人的旅行,不必負擔雙人房的價格。


棉麻屋 --台東縣東河鄉隆昌村162號


 

11線海岸公路越過繽紛的都蘭後,山和海沈靜下來,幽綠秀麗的山色和優雅的海灣曲線一路延伸,進入隆昌,這個小小、安靜的聚落,有靜靜寫生的畫者,有喜歡衝浪的陽光孩子,有遊客旅人在這裡吹風,發呆,寫作,兼課……,餵養小小的夢想,還有一個小小、安靜的小角落,隆昌村55號,門口設有一個更小、更安靜的招牌。棉麻屋。潔白、細膩的暗示與想像,讓人在繁複的行旅途中,一下子走入「減法」的簡單素淨中。


「棉麻屋」裡陳列著許多白色、米色、淺咖啡的帽子和袋子,多半是獲得2003年第一屆原住民技藝競賽織品服裝設計獎第三名的生活藝術家龍惠媚的作品。競獎評審建議她,要加入更多原住民圖騰作為表現元素,她還是喜歡跳脫阿美族五顏六色的框架,還原到米白顏色、樸拙紋路,用便宜、多樣化的棉麻製品,自然又不失復古地重現祖先藤帽、麻袋的風情。她淡淡說:「什麼是圖騰呢?我知道我所使用的材料、表現的樣子,都是祖先用的東西。」 店裡有一整排素樸的揹袋,那是她婆婆的作品;還有閣樓欄杆上一長排大大小小暖色調的毛毛熊,是她女兒的傑作。婆婆和女兒輪流在「棉麻屋」看店,女兒說:「家裡的人常不在,熊熊要幫忙看店。」龍惠媚平常在馬偕醫院當外科助手,幫病患將醫生開過刀的傷口一層一層縫合,最常使用的縫合線是羊腸線,天然纖維,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分解,利於傷口癒合。周休二日離開開刀房,回到棉麻屋,她在這裡看店,也在這裡守護著她的祝福,用最天然的棉麻線,一針一針,釋放她的壓力、編織她的夢想和期待。


她喜歡裝飾在帽子和袋子上的銀葉樹仔,別稱大白葉子,梧桐科,產自台灣東北部及南部的海濱,能藉海流飄移繁殖,經過細心的乾燥、烘焙,有一種「好好活著」的美麗。朋友為她從國外帶回來的黃花夾桃果實,比紅花夾桃果仔大一些,一顆一顆果仔碰撞在一起,會發出相當特殊的聲音,有人拿來當樂器,因為覺得果仔很特殊,她挪來當袋子上的小扣子,在編織的時候,一邊在心裡縫進祝福,和不確定的「有一個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幸福,是的編織素材。開店時女兒才小學五年級,流光慢慢走過,現在女兒上國中了,她說:「媽媽以前一個人安靜著,忽然就嘆一口氣,讓人覺得很憂傷。編織以後,她總是專注地編啊織的,有時候拿起帽子放在我的頭上試戴看看,左看右看,那臉上的微笑,看起來真的好快樂!我最喜歡,編織快樂的媽媽。」


「雖然只是一頂帽子,一份情牽,一段緣份,還有我一家人的感情,凝聚在所有的帽子裡。一頂帽子一個故事,就讓它陪你一些時候……」龍惠媚在棉麻屋裡,寫下許多小小的告白,像這家店、像她們婆媳母女三代女人的共同特質,連表達意見也是溫雅恬靜的:「棉麻屋的每件作品,都有它當時的心情故事。每一頂手勾的棉帽,都有它獨特表現。用心去試戴,如果有緣,你會被這棉帽深深吸引著,而棉麻的材質為純手工染織的自然纖維,讓我們一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珍惜地球僅存的天然資源。」店還是小小地安靜著。帽子白白的,袋子素素的,一簍、一籃、一盆、一盤的漂亮果實、貝殼和各種粗細線,都是天然素材,深深淺淺的顏色,像大自然的隨興勾勒,有一種和季節擦身而過的親密感,讓人忍不住挑了些油金亮的板根果準備買下。


「你如果只是要做紀念,我可以送你幾個。不過,如果真的很喜歡,來,我帶你看!」龍惠媚微笑著牽著我的手到屋外,指著前方探出隆昌國小那棵大樹:「瞧!那就是銀葉板根樹,那樹底下,有撿不完的板根果,要多少就可以撿多少,先讓它天然乾,風吹,太陽晒,它會慢慢變黃,也可以放進烤箱,烤成油金亮的咖啡紅。」時間,有時候是需要一點點耐心和感謝,才能夠體會它的美好。她一直這樣相信。所以,她喜歡和女兒一起去撿果實、在海邊撿貝殼,讓時間慢慢地、慢慢行走,像他們悠忽甜美的歲月。棉麻屋裡看到的每一顆貝殼,無論殘缺或完美,全都是他們一家人在隆昌海灘上,在每個假日,在夕陽下、烈日下、颱風過後撿拾收集到的,每個貝殼裡裝載著美麗的故事,記錄他們當時快樂的心情和回憶,貝殼是他們的寶貝,更棒的是,他們每個人也都覺得,彼此是對方的寶貝。



































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擁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台東市中山路日式舊宿舍。位於台東市中山路上的日式宿舍「寶町」,共有6間日式木造建築,寶町是昔日地名,也是台東市重要的歷史建築,為日治時代遺留的市公所宿舍。在前市長賴坤成任內整修,日本曾派2名工匠專程前來協助修繕,其中1棟是日治末代台東街役長的職務宿舍,並闢為藝文特區,室內起居間整建時,其隔間已被打通,原有衣櫥與儲櫃也成了藝術作品的個別展區。不定期舉辦各式藝文活動與展覽,而廁所獨立建於屋後。除此之外,市公所正向農委會申請將寶町做為日Longstay長住旅遊的據點。寶町在充滿濃濃的懷舊感下,市民及遊客不妨來此漫步,體驗它所帶來的藝文氣息。


原本是日據時代台東街長(台東市長)的官邸及辦公廳。是台東地區歷史最久及保存最完整的日式舊宿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台灣光復,該宿舍仍作為台東鎮(市)長的宿舍。因為有數任市長未居住在該宿舍,以致長期乏人管理與維護,而荒廢、損壞,無法使用。台東市公所認為該宿舍具有歷史及觀光價值,可作為藝文中心及文史館,於九十二年五月進行整修。並聘請日本歧阜縣古川町資深『飛驒工匠』井之ㄇ良彥及直井隆次,到台東協助整修工程。歷經一年多的整修,讓『中山路日式舊宿舍』再現昔日風華,呈現出『古色古香』的原始風貌。台東市公所特地將修復後的日式舊宿舍命名為『寶町』藝文中心,作為藝文展示場所。取名為『寶町』,主要在於當地在日據時代名為『寶町』,該宿舍為『寶町三十八番(號)』。


台東市公所除了開放『寶町』藝文中心,讓市民休憩、運動之外,並提供藝文界作為藝文展示的場地。至今已辦理『客家文物展』及『國畫展』等數十次藝文展覽,深受民眾及藝文界人士的支持與好評。由於『寶町』藝文中心擁有日式舊宿舍的建築風格,且充滿藝文氣息,加上花木扶疏,景色優美。也被視為台東市區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您如果有機會到台東洽公、旅遊,別忘了前往看一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