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二鹿、三艋舺」, 代表台南府城三百年經濟命脈的五條港文化園區, 統領清代全島對大陸的交易與島內交易的往來,其港口由北而南依序為老古石港、佛頭港、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範圍以海安路、民權路三段為主軸,東自新美街、西至臨安路、北起成功路、南迄中正路。


三百年來一批批的移民, 唐山來台灣渡過可怕的黑水溝(台灣海峽)10631回頭。由於對於大自然的敬畏, 進而崇拜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及海洋之神(媽祖), 所以做為移民入口的五條港有許多的廟宇訴說著人與自然的故事


如今五條港成了下水道, 風光的三郊貿易早已消失, 只留下台南做16歲的傳統, 及一條古老斑駁的神農街。還好老街上的二層樓高縱深很長的木造街屋, 薪傳獎的永川大轎及西佛國神像雕刻、以及充滿孩童喜悅之賣蟋蟀小販, 仍舊提醒過往的輝煌記憶


2010-9-26 PM:1:40 協進國小集合後, 好久不見的小綠芽, 五條港散步去






對台南有些了解的人,或許會提出一個疑問,為何台南早期的商業重心在中西區?追根究底的結果,必須從台南舊城歷史一段輝煌的傳奇---五條港談起。五條港的範圍約略是成功路以南、新美街以西、南至中正路左右,是台江陸化所產生的河道。不同於赤崁文化園區是從荷據以降的歷史脈絡,五條港的歷史舞台則出現在清朝最興盛的雍、乾、嘉時期,在海權的年代,河港之所在即為商機之所在,現今幾乎已成為五條港代名詞的北勢街(神農街),就是因為昔日位於南勢港以北、佛頭港以南,直接可至三郊的總部水仙宮而聞名。說五條港是一頁傳奇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從它出現到消失約百年,經過日治時期的都市化到現今,昔日河道遺跡難見,只留下舊街與商業活動的延續。這些商業活動包括了進出口貿易與熱絡的商家買賣。即使歷經日治時期的都市改正過程,但商業仍留在五條港區附近,也是現今的中正路商圈。


五條港的過去雖然因為地理變遷甚劇,留下的舊跡不多,但十年前海安路的開挖,不但截斷五條港殘留的都市紋理,更埋下中正商圈沒落的一大主因。海安路開挖地下道,起始於一個錯誤的大夢,沿線商機和民宅慘遭破壞,民苦不堪言。然而,這個錯誤卻也意外播下一顆顆藝術的種籽,當海安路通車後,種籽一顆顆萌芽,一間間破敗的舊屋,在滿腦子創意和充滿阿Q精神的藝術家眼中,竟成了最佳的實驗空間。海安路兩旁,裝置藝術、塗鴨文化接踵出現,藝術氛圍形成後,又吸引許多獨具特色的商店、餐飲店和pub進駐,將海安路串連成數百公尺的明珠。不論傍晚或夜晚,皆展現迷人的風情,遊客玩累了,若想停下來歇歇腳,海安路商圈絕對是最佳選擇。近年來在府城人的努力下,此區已從「美麗的錯誤」,找回「錯誤的美麗」,五條港的北勢街已重現昔日風華,海安路也成為裝置藝術的天堂,兩旁商家如雨後春筍般開張,已成為遊客入夜後最佳休閒去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