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2010/09/09 聯合報】by 方力行


@ 2007-3-8 台灣第一隻人工飼養成功的鯨鯊──嘉嘉,因體型超過1000公斤,體長增到5.2公尺,因館方又再飼養了2隻鯨鯊,且牠的體重快超過海生館內所有器材能承載的上限,將來移動會有生命危險,去年國內舉辦鯨鯊會議時,在兼顧生態保育及教育展示目的下,決議海生館的大洋池,只能養2隻鯨鯊,1隻要野放。為了怕移運時驚嚇到嘉嘉,館方7日天清晨動員逾40名人力,先將牠吊離水面放入鯨鯊桶,沿途中並不斷的保濕、打氧,以拖板車運送至海港,上午7時將牠吊入漁船中固定,開至外海近5海里處,再進行野放。3年前嘉嘉在花蓮誤闖定置箱網被漁民捕獲,後以火車、拖板車接駁方式,共花了10多個小時,運到海生館大洋池中,當時體長4.2公尺、體重僅有500公斤,年紀約7歲,這是海生館繼日本之後,在國際上以人工養鯨鯊。


前不見古「魚」,後絕無來者


嘉嘉是何方神聖,值得我為牠著書立說?牠是一條鯨鯊,也是我們俗稱的豆腐鯊,是全世界近三萬種魚類中體型最大的魚種,傳說中可長到十八公尺,重達四十噸;但是如果魚類有歷史,嘉嘉的神奇際遇,將傳誦千古,前不見古「魚」,後絕無來者。


嘉嘉的容貌就是上圖中的模樣,近五公尺的身長,雄壯威武,又從容優雅,身旁總有一群黃金鰺前呼後擁的跟隨著,儼然王公貴族出巡。但是請再看仔細,瞧清楚嘉嘉的身影和我們熟悉的鯊魚外型,有什麼不一樣?是的,你看出來了,牠少了一般鯊魚最令人印象深刻、望而生畏的高聳背鰭,在那個位置上反而是一個缺口。這是怎麼回事呢?嘉嘉在剛住進海生館的大洋池不久,我曾在後場池畔仔細研究過,背上原本應該有鰭的地方,是一塊凹凸不平的皮膚,看起來像很久以前受過傷然後又癒合了,最可能的推測是牠在幼年時遭受到別的生物攻擊,或許是另一條大鯊魚,將牠的背鰭咬掉了。


這真是奇蹟!在海洋中被咬掉了背鰭而逃得出魔口的機會實在很低。鯨鯊是溫和的濾食性魚類,連尖牙利齒都沒有,牠在受攻擊時,不會有一般人想像的那種兩隻鯊魚打架,最後英勇戰勝的情況,而是一直被追殺,最後不知怎的,居然逃過一命。


在鯨鯊的生命中,小鯨鯊從媽媽的肚子中生出來時已不是蛋,而是幼小的魚,大約只有五、六十公分長。牠一出娘胎,就得開始游泳,母親並不會保護牠,而是從此終其一生,都得孤獨的自謀生路。小鯊魚一樣是海中大型掠食動物,如鯊魚、虎鯨、海豚、梭魚……的俎上肉,一直要長大到兩、三公尺以上,才能脫離危險期。嘉嘉在幼年時遭受攻擊,得以倖存,卻又能在沒有背鰭做游泳平衡器的殘障狀態下一路活下來,真是奇蹟。


不過機會更小的是,牠又游入了人類在海邊設置的大型定置網。海洋何其大,定置網的網口在大洋中真是渺小得像滄海一粟,牠誤入歧途的機率,低於千百分之一,但是牠碰上了!


奇蹟還在後面,在嘉嘉入網之前,民國93年3月22號,台灣完全沒有鯨鯊的保護或禁捕法令,所有入網的鯨鯊,一律送入漁市場支解拍賣,成為魚漿、魚板的原料,或直接成為熱炒的魚片,盡入人們口腹。因為肉質白細軟嫩,在餐桌上,豆腐鯊做的佳肴,一直很受歡迎,需求很大,價格也不菲。


嘉嘉原本也難逃一死,對漁民而言,這可是一筆至少三、五十萬元以上的財富。怎麼也沒料到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時開幕了,並且建造了近五十公尺的大洋池,擁有飼養鯨鯊的能力,而且剛好在那一年決定嘗試飼養一條鯨鯊,這使得牠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條在台灣被抓到,但卻有人想盡力把牠養活的鯨鯊。


讓鯨鯊坐火車


嘉嘉在花蓮七星潭外海嘉豐定置漁場(所以命名叫嘉嘉)箱網中的第十五天,海生館委外廠商海景公司派了許志華飼育員駐場進行馴餌,大約在第二十天,牠開始吃東西,又過了十天,待一切都穩定了,就啟動了將牠運輸進入海生館的不可能任務。


這可是台灣活魚運輸了不得的大事,從花蓮到海生館,幾乎繞了四分之一個台灣,如果用大卡車運,嘉嘉那時身長四公尺半,體重約五百公斤,加上水箱和各種各樣的維生設備,卡車不但得超長超重,而且那箱晃動的水一路在蜿蜒的南迴公路上跳舞,可真不是好玩的事;如果由水路,用拖船拖著箱網繞過鵝鑾鼻,遇上強勁的黑潮和湍急的巴士海峽水流,誰也難估它的風險。經過再三思考,海景公司規畫了一個全世界沒有人做過的「讓鯨鯊坐火車」的旅程,這可能是最平穩又相對安全的方式。


嘉嘉在4月22日從定置網中吊離水面,置入放在船上的特製水箱,船靠碼頭後,又由大型吊車將整個水箱吊起放入大貨車上,車開到花蓮火車站,在熱心又能幹的台灣鐵路局協助下,再吊起水箱將牠固定在火車貨檯上,啟程前往海生館。一路上照顧人員加氧換水,呵護有加,自不在話下,而且除了載運鯨鯊的車廂外,還另外加掛了兩節支援車廂,其一裝載人員器具,第三節則是裝了三十八噸清潔海水的主換水水箱,同時鯨鯊車廂上也還有一個十五噸的輔助水箱,陣仗之大,或許國家元首搭火車都略遜一籌。


在玉里、關山兩站整補後,嘉嘉一路穿山越嶺,經過了南迴鐵路重重的隧道和橋梁,繞到了台灣西邊屏東縣的加碌堂車站,又再將牠吊上等待的貨車,開往車城的海生館,總共經過了十六小時的折騰,嘉嘉才終於進入館中的大洋池,並且在適應了七天之後,開始吃東西,從此成了海生館中閃亮的明星,台灣許多小朋友心目中的寵兒,並且在人造的海洋環境裡,長成了五公尺多、體重超過一噸的巨物。


嘉嘉榮歸大海


民國96年初,海生館的工作人員發現,現有的大洋池容積對還在長大的嘉嘉已開始顯得擁擠了,因為水缸裡還有較小隻的鯨鯊,有必要貪心的將牠們都留住嗎?商議的結果,做出了一個結論:「嘉嘉已完成了牠的歷史任務(台灣社會對鯨鯊保育的議題是從嘉嘉入館開始受到社會注意的,以前都是吃了了事),讓牠榮歸大海吧!」


方向既定,事不宜遲,經過周延的規畫後,在同年3月7日早上七點,館方和海景公司總共動員了逾四十位人力,花了兩小時才成功將嘉嘉誘入吊架,裝入量身訂做的運輸水箱,開始了難以置信的歸鄉之旅。


餵養牠多年的員工們依依不捨的列隊看著大卡車開向館外,卡車很快的來到離海生館最近的海口港,接駁船已等在碼頭邊了。嘉嘉上船後,船隻在十點鐘左右向外海駛去,在海上又航行了三個多鐘頭,到達約十海里遠的大洋區,那兒南中國海溫暖的洋流已很旺盛,而且也遠離了沿、近海的捕魚區和定置網區。工作人員最後一次將嘉嘉吊起,放入無邊無際的海洋中,讓牠開始另一段「魚」生的旅程。嘉嘉溫和的擺了擺身體,輕輕的滑出吊架,不帶一片雲彩的回到牠那曾經熟悉,又已有些許陌生的海洋世界。


這就是嘉嘉的經歷,一連串在海洋世界中,難以存活,更難以發生的事件,竟然全部都被牠碰上了,而且又全部過關了。被掠食者攻擊,嚴重到失去背鰭而能逃脫的機會可能不到1/10,沒了背鰭又能順利長成大魚的機會不到1/100,被台灣定置網捉到的機會可能不到1/1000,剛好碰到海生館落成可以養鯨鯊的機會更小於1/10000。在如此複雜的馴養、運輸過程而能活下來的機會大概是1/2,養了三年沒有出事,而且飼主又願將牠放回海中的機會大約不到一半,加上曾搭過火車的鯨鯊,全世界一定只有嘉嘉。這些所有的機率合併起來,嘉嘉劫後餘生,在人類世界中走了一遭,又重回海洋的機率,大約小於億分之一,如此特殊的生命歷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不知道嘉嘉現在游到哪兒去了?最新對鯨鯊的研究,發現牠們會跨越赤道,迴游南、北兩個半球,或許牠現在正在澳洲大堡礁外享受溫暖的太陽吧!鯨鯊現在已是全球保育的動物,牠可以頤養天年,活到鯨鯊預期壽命約七、八十歲的機會愈來愈大,或許有一天牠在對兒孫們講古時,會感嘆牠一生的神奇際遇,也會述說牠隔著大玻璃看到形形色色人類的奇異經驗,而令身旁聽故事的小鯨鯊們,目瞪口呆,崇拜不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