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烏桕巷的春天  from新故鄉雜誌20009月號 by謝國鐘台南市怡東路86




翠綠的烏桕樹是台灣的鄉土樹,在鄉間常常會看見她優雅的身影,同時她也是鳥類喜歡棲息覓食的樹種, 到了烏桕巷之後,你會驚訝於一條最尋常的、台灣各城市到處可見的單調巷弄,竟也可以蛻變成綠蔭森森、花草盎然的美麗街道。漫步在巷子裏,你可以看見綠繡眼、白頭翁在光影搖動的枝枒間跳跳縱縱,發出清脆的叫聲;也可以看見盛開的非洲鳳仙及矮牽牛像是印象派的點彩畫,鮮豔飽滿的顏色彷彿油彩未乾;而植草磚中細心修剪的韓國草,則鮮綠得像是剛冒出的苜蓿嫩芽;路面不是堅硬漆黑的柏油,而是由不同顏色的小石塊拼組而成美麗的圖案….你突然會有種時空錯亂之感,疑心自己是否掉進了美好的回憶中,是東京?是新加坡?還是那些在異國旅途中曾令你忍不住來回流連、萬分羨慕的城市住宅區巷弄?


 



 


但是別懷疑,烏桕巷就座落在台南市東區一處棋盤狀的新興住宅區裏。7米寬的巷道兩側延伸著六層樓的連棟雙併公寓房子,建築外觀平淡乏味,陽台與窗戶也幾乎佈滿了各種型式的鐵窗,就是這種公寓房子散佈在台灣的每一個城市,而有數百萬人居住在這些公寓裏,每天出入在同樣筆直髒亂的巷道,有的人抱怨,有的人視而不見,卻一樣地日復一日生活著,醜陋的巷道鮮少有所改變!然而烏桕巷做到了,擺脫了髒亂醜陋的舊觀,展現出無比優美的風華,讓人驚訝、歎服,更忍不住要去探究它成功的原因。


 



 


但烏桕巷的成功並非一蹴可躋,它經過了5年漫長而又持續不懈的改造,它的成就也不僅僅是外觀的美,巷子裏居民緊密的情感以及提昇環境品質的共識更令人佩服,而且他們以身為烏桕巷的居民為榮!烏桕巷的改造史是一則極為動人的故事,並且早在文建會大力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前就已進行了,所以更可視為是居民自發性改造生活環境的典範!行事低調的黃里長要是聽到我稱烏桕巷的成功是則「傳奇」,一定又會露出他淺淺的笑容說:「其實我們也只是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已,沒有那麼了不起啦!」但我仍舊堅持要稱之為「傳奇」,只有那些推動過社區活動及環境綠美化,卻又充滿挫敗感的人,才會深深瞭解到這個成功案例是多麼地彌足珍貴,也給了我們繼續推動環境改造的強大動力!


 





仲夏之夜---我坐在黃里長家狹長的辦公室兼客廳裏,牆上掛著優美的風景攝影。他的身材瘦高,穿著橄欖綠燈心絨長褲,一件淺灰色休閒襯衫及卡其布登山背心,臉型削長,戴著一付金絲邊眼鏡,他的長髮光滑齊整地梳到腦後,紮成一條馬尾,身上則散發著一股藝術家的氣質,從容自在,不疾不徐。在幫我倒了一杯茶之後,他將一張辦公椅拉過來坐在過道上,問起了我的身份及來意。電鑽尖銳的噪音時斷時續,從裏頭的房間傳出來,我們不得不提高了音量。他笑著說:「很抱歉啊,今天剛好叫了水電師傅來修理廁所!」我連忙說:「我本來只是想跟你約個時間,改天再來拜訪,你看,我還趿著拖鞋呢!」那時我搬到台南才兩個月,有一天早上慢跑時,無意中發現了這條種滿綠樹的巷子。而這一天我外出晚餐,身上穿著紅色運動長褲,飯後突然想看看這條巷子的夜景,就一路散步過來。看見里長家裏亮著燈,心想可以約個時間談談巷子綠化的過程,沒想到按了對講機後電動門立即打開,我倒不得不進來了!「現在就可以談啊,不必再約時間了。

 



 


關於我們巷子的改造過程嘛….說起來可以很短,就是種樹、種花、辦活動,但也可以講得很長,中間還有許多故事,」我趕緊插嘴說:「沒關係,你慢慢講,我希望能多知道一些細節──不會耽誤到你的工作吧?」「不會不會──最早的,是我們在5年前辦的一個活動,叫做『仲夏之夜』….,於是故事啟動了,像一台暗室裏的放映機,在轆轆的轉動聲中,映射出歲月的光影。26歲那年他到德國的科隆攝影學院就讀,畢業後便留在德國工作,直到10年後,在父母的召喚下又搬回了台南,那時他已經娶妻生子了。兩年後,他們一家搬進了目前所居住的怡東路86巷。他開了一家廣告攝影公司,住辦合一,因此他有相當多的時間在巷子裏進進出出, 這是個新市區,附近有數十條長得一模一樣的巷道,一棟又一棟同樣單調卻又互不諧調的公寓建築,家家戶戶被鐵窗、圍牆及淡漠所包圍,極少往來。巷子裏所見就是貼滿小廣告的大門及圍牆,牆腳擺滿了破水桶、鋁鍋、保麗龍箱及花盆組成的盆栽行列,汽車、機車到處亂停,天空拉滿了各類的電線及纜線,每當行走在這毫無環境品質可言的巷子裏,他就愈發懷念起在歐洲居住時的優美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熱絡交流的社區鄰里關係。在這條巷子裏居住了兩年之後,他與大部份的鄰居都成了好朋友,他覺得時機成熟了,便開始籌劃一個叫「仲夏之夜」的活動。他逐一去拜訪鄰居,告訴他們活動的內容,並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於是在一個星光滿天的仲夏夜,他們將巷子兩端圍了起來,在巷道中央再用十幾張桌子併成一張大餐檯,然後家家戶戶各端來兩道拿手菜,擺滿了桌面,大人小孩各自端著碗盤採自助餐方式邊吃邊聊天,除了食物之外,他們還安排了卡拉ok及小朋友的才藝表演,十分熱鬧。原本彼此間相當陌生的鄰居,在這個晚上有了更多的交流與瞭解,活動到了尾聲時,大家顯然都意猶未盡,便約定明年夏天再繼續舉辦。


 



 


從那年開始,這樣一年一度的封巷同樂活動,便成了86巷的傳統,到去年底已經是第5年了。後來他們將活動時間改到聖誕節前夕舉行,並在烏桕樹上掛滿亮晶晶的小燈泡,燈火隧道會一直維持到隔年元宵。32棵烏桕樹---有了「仲夏之夜」的成功經驗鼓舞,黃先生(那時他只是個居民,而非里長)心想大家有了基本的交流與共識,便可以進行居住環境的品質改善。首先他想到種樹,會結果實的樹,可以吸引鳥類來棲息築巢,於是便有了鳥聲,有涼蔭,有清香,還有樹葉在風中沙沙搖響的迷人聲音。有了樹,居住環境品質便會有極大的提昇!「一切就從種樹開始吧!」但即使這樣想,生性慎重的他還是去請教了植物專家,「到底狹窄的巷弄裏能不能種樹?」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樹種適當,加上妥善的澆水、施肥及除蟲,沒有不能種樹的巷道。那麼該種什麼樹呢?要能結實誘鳥,要經濟,又要存活容易,少蟲害。植栽專家梁先生給的建議是「烏桕樹」,一種樹型優美的落葉喬木,略呈菱形的葉片兩頭尖,到了秋冬時會轉成紅黃色,相當美麗。


 


台灣鄉間常可見到烏桕樹的蹤影。他們在巷子兩側一共種了32棵樹,花了7萬多塊錢,由住在一樓的16戶人家平均分攤,並負責樹木的澆水照料,每戶必須照顧兩棵樹。剛種下去的樹苗雖然只有被修剪成短短的枝枒,及零星幾片葉子,但與附近光禿禿的巷道相較,已經讓住戶有了期待的憧憬:巷子裏很快就會綠葉滿枝,一片濃蔭了!但過了兩個月,烏桕樹就紛紛枯死了。難道是水土不合嗎?還是水澆得太溼?或者太乾?轉眼間就枯死大半的樹苗,讓他們簡直手足無措!幸好苗圃公司對於樹苗的存活有半年的保固期,因此又載了一批新樹來汰換,就在他們將枯槁的樹苗挖出來時,才赫然發現整個根部都爬滿了白蟻,就是這些白蟻將樹的汁液都給吸吮淨盡了!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與白蟻之間長達數年的戰爭!


從白蟻到綠繡眼---植物專家告訴他們,植樹穴裏要先撒上抗白蟻的藥劑,回填的泥土裏也要攪拌抗蟻劑再行掩埋,但即使這些預防措施都執行了,還是無法阻遏白蟻零星猛烈的游擊戰,往往東端剛補植了一棵樹,西端又開始有一棵漸漸枯萎,不到一年,幾乎當初所種的烏桕樹都換了新。但是他們也愈來愈懂得如何來防治白蟻。許多人都成了白蟻巡邏員,只要一發現某棵樹有了白蟻蠢動的跡象,就立刻採取殲滅行動,先發制「蟻」,白蟻是畏光昆蟲,最佳撲殺方式就是讓它「見光死」!漸漸地白蟻肆虐的現象解除了,烏桕樹也愈來愈濃密了,但即使是5年後的今天,他們經常還會習慣性地看看樹幹的底部,尋找有無白蟻再現的蹤跡。


 


戰勝了白蟻之後,86巷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共識更強了,於是便有了接下來一波波的全體動員活動產生。首先是清除小廣告。只要是台灣城市裏的公寓房子,幾乎都無法逃過這些髒亂小廣告的猛烈攻擊,它們像是環境的癌細胞,附骨之疽,任意張貼在圍牆、電線桿、公寓外牆、出入大門及樓梯間牆壁,有時甚至被黏貼在二、三樓高的建築立面,令人驚訝。它們都是千篇一律的搬家公司及水肥車廣告,上頭都印著偌大的電話號碼,而且都黏性超強,很難清除。這些不斷繁殖的小廣告構成了台灣都市住宅區的視覺奇觀!但是他們不願再對這些小廣告視而不見,因此在相互溝通後家家戶戶便紛紛挽起袖子,提著水桶,採用撕、刮、洗的各種方式,讓牆壁、大門、電線桿都回復原有的乾淨面貌,不到一個禮拜,整條巷道就煥然一新。而張貼廣告的人看見如此乾淨的巷道,也從此不敢再胡亂黏貼,而改採投入信箱的方式了。


 


再來是流浪盆栽的改善。台灣城市裏的居民並非不喜歡蒔花植草,只是他們的植栽方式通常十分隨性而且克難,因此原本應該是增添美觀的盆栽卻往往呈現出一種荒蕪寥落的殘破景象。首先種花的容器通常形形色色,因陋就簡,破損的水桶、汰舊的鋁鍋、沙拉油桶、保麗龍箱、甚至是牛奶罐都被再利用,就算是買來的花盆也是高矮胖瘦、參差不齊,總而言之,相當凌亂!而種植的花草灌木,若不是疏於照料以致雜草叢生,半枯半榮,不然就是像熱帶叢林般五花八門:馬拉巴栗左側貼著蘇鐵,右側挨著鵝掌藤,黃金葛則像一窠亂蛇四處匍匐,而粉紅色天竺葵旁開著黃菊花!簡直把各種外貌氣質及色彩的花草共冶於一爐,處理得好也許可以像英式庭園般繽紛爛漫,但往往是失敗的不諧調。當然,這些盆栽除了觀賞之外還另有一功:可以搬來移去佔車位,或是防止車輛亂停堵住了出入的通路。所以黃先生暱稱它們是「流浪盆栽」!


 


因此他們改善的目標有二:汰換五花八門的各類容器,改為形式統一的花盆:改種較鮮豔美麗的開花及觀葉植物。購買花草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當他們得知市府的苗圃可以免費供應花苗時,都十分興奮,找個時間便開著小貨車到苗圃載了一車的花草回來。另外他們又買了許多白色的槽型花盆、赭色的圓型花盆及可吊掛在牆壁上的半圓型花盆,又買了好幾袋的培植土,於是在一個陽光明朗的夏日周末,他們將所有的花盆、花草及培植土都堆在巷子裏,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一起動手將花草分植到盆缽中,再搬回各自的家門前,有些擺在圍牆邊,有的掛在牆上、公共樓梯的出入口,到了黃昏時,整條巷子又是氣象一新!


經過了這幾年的學習交流,烏桕巷的居民對於花草佈置已有了不同凡響的表現,除了整條巷道一眼望去有種既繽紛又諧調的色彩美之外,有些住家立面精心規劃的花草美得就像一幅畫。你可以看到從二樓露台懸垂而下的紫花馬纓丹像流瀉的水彩,牆壁上一排矮牽牛開得像挨挨擠擠的條紋花洋傘,而紫紅、粉紅、橙紅、雪白的非洲鳳仙則像是明亮的點點油彩,還有圍牆邊一溜修剪得整整齊齊的仙丹花,樓梯口生機盎然的長春藤,牆角努力攀緣向上的抱樹蕨….這是台灣雜亂的巷道裏難得見到的美麗景觀!


87年的春天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發生了!--居民嚴太太那天不經意地瞥向戶外,卻突然發現一棵烏桕樹的枝枒間築了一個鳥巢,巢裏還有三顆雪白的蛋,一會兒一隻綠繡眼飛回巢中,孵在上頭。她十分興奮。雖然自從烏桕樹開始開花結實之後,就常有白頭翁、綠繡眼及麻雀飛來覓食,但在樹上築巢定居,這還是第一樁!綠繡眼在樹上築巢生蛋的消息很快地傳遍了整條烏桕巷,許多人特別走到樹下抬頭仰望,有的人則爬上樓梯站在窗口張望,學攝影的黃先生更替那三隻尚未孵出的小生命留下寫真。在隨後的兩個禮拜中,「小鳥孵出了沒?」便成了巷子裏共同關注的焦點,他們相當期待看到加入烏桕巷的小居民。直到有一天有人發現鳥巢裏的鳥蛋被偷走了,綠繡眼也嚇跑了!只剩下一個空空的鳥巢。是誰幹的?也許是某個小孩的惡作劇吧!顯然有人還沒學會尊重其他動物的生命。從83年開始種植烏桕樹,飽嘗白蟻肆虐之苦,到87年春天發現綠繡眼築巢時的喜悅,這中間已經過了4年的漫長時光,居民齊心一致共同營造的巷道綠美化,也總算有了顯著的成果,86巷終於蛻變成一條美麗的「烏桕巷」,並且漸漸地吸引了外界的好奇目光,常常有人慕名而來,漫步其間,指指點點。

翡翠項鏈---烏桕巷的綠美化運動到此似乎可以劃上完美的句點,接下去就是如何繼續維持的問題了!但做為86巷綠美化運動推手的黃耿昭先生還有著更遠大的願景,他希望能把烏桕巷成功的經驗推廣出去,讓附近其他巷道也都能享有跟烏桕巷一樣的環境品質。但這卻不是單單身為一個居民可以推動得了的,於是他決定出來競選里長!87年夏天,在眾望所歸下他順利當選了該里的里長,並開始推動一連串全里的環境美化活動。半年內他們動員清除了社區空地裏的垃圾,市場裏髒亂的死角,清理排水溝,噴灑消毒藥劑,並且認養了社區旁大型公園的花圃,栽種花苗並且由志工輪值到公園澆水。年底他們在每棵烏桕樹上都掛滿了小燈泡,稱之「巷道平安燈」,每天夜裏當燈光點亮時,整條巷子像是銀河隧道,一樹又一樹的迷人燈火有如滿天星辰,既浪漫又美麗。接著他們擴大舉辦一年一度的巷慶,從下午一直到深夜的活動裏,有畫展,有跳蚤市場,有雞尾酒餐會,有卡拉ok,還有國樂演奏!同時該里的其他巷子也開始有了類似的活動在舉行,有的是親子茶會及畫圖比賽,有的則舉辦聯誼餐會,顯然烏桕巷的成功經驗已經逐漸發酵了!


88年春天,台南市政府推薦烏桕巷參加文建會舉辦的全國第一屆「魅力城鄉大獎」,得到了最佳效益獎。當黃里長得知環保署及營建署對社區環境改造都有補助辦法時,他立刻撰寫了兩份「生活環境改造計劃書」分別向兩單位申請。結果相當驚人,兩個署都同意撥款,總計撥下了一百二十萬元的補助款。按照預定的計劃,他請廠商將烏桕巷的柏油路面全部刮除,改鋪質感極佳的雅典石(一種陶礫透水磚),樹與樹之間則鋪上植草磚並栽種碧綠的韓國草。車道上的雅典石拼組成一圈圈的同心圓圖案,色澤淡雅美觀。一部分款項則用來購買古典造型的壁燈,並安裝在巷道兩側的牆壁上。每天夜裏,當其他巷道在亮度不足的水銀燈照射下,顯得一片寒冷黯淡時,烏桕巷兩列典雅的壁燈正發出溫暖柔和的光線,迎接巷子裏每一個夜歸的人。除此之外,黃里長提出了更宏遠的「翡翠項鏈」計劃,希望將環繞全里的四條馬路全都改造成林蔭道路,再搭配特殊造型的路燈,這樣的一圈環狀綠樹翡翠將可以明確界定出全里的範圍,凝聚更強的社區歸屬感及可辨性!但這項計劃所需的費用十分龐大,只能逐年尋求補助了。但另一方面,其他巷道的綠美化工作卻推動得相當順利。與烏桕巷隔條馬路東西相望的東安路92巷,延續了烏桕巷的做法,由居民自費種了32棵烏桕樹,在牆上安裝古典壁燈,將流浪盆栽汰換成外觀品質俱佳的花盆,並種滿了五彩繽紛的花草。而正在巷口興建住宅大廈的建設公司在感動之餘,也捐出一筆經費將巷道的柏油路面刨除,改鋪雅典石。於是烏桕巷的美景立刻向西又延伸了一百多公尺!


這時位在該里西側邊界,南北走向長達三百多公尺的東寧路201巷,也正在挑選最能代表該巷的樹種,最後他們選中了蘭心木。這種樹型優美的半落葉性喬木,有著對生羽狀複葉,能散發香味,而且也能誘鳥棲息。這條巷子總共種了58棵蘭心木,安裝了119盞古典壁燈,外牆掛著上百盆的非洲鳳仙、矮牽牛、三色堇、天竺葵….。同時他們將巷子取名為「文昌街」。


 


不久,東安路30巷也選中了阿勃勒做為巷樹,一共種了40棵,並將巷子取名為「亞伯巷」。而與烏桕巷毗鄰的怡東路72巷也種植了26棵蘭心木,並直接取名為「蘭心巷」。就這樣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一條又一條的巷子被種上綠樹,被掛上花盆,被裝上壁燈。他們一共在巷子裏種植了156棵樹,裝了近200盞壁燈,花草則難以計數。居民的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改造居住環境的決心,而烏桕巷則是他們一致看齊的最佳典範!我跟著黃里長去亞伯巷看視耶誕燈飾佈置的狀況,一位家門口掛滿五彩燈泡的太太笑著說:「里長,你給我們指導指導,這樣佈置得還可以嗎?」黃里長讚許道:「很棒啊,每一戶都有各自的特色,你看,劉鄰長她家連『亞伯』兩個字都拼出來了!」那位太太笑道:「那可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從她家陽台裏頭往外看,那兩個字是倒過來的,剛拼出來時歪歪扭扭的,一點也不像,我們在底下喊,她在4樓上慢慢調整,喊得我們喉嚨也啞了,脖子也痠了!」
 


眼前的景象效果驚人!巷道兩側四、五層公寓的陽台鐵窗上,半數以上都懸掛著精心設計的燈飾,有聖誕樹及銅鈴圖案,有垂瀉而下的燈瀑,有應景的「2000」數字,還有些樓梯間外牆從頂樓懸垂著一條條細長的燈串,有些燈飾則越過巷道上空,縱橫交錯。有的是五彩燈泡,有的是白熾燈,有的不停閃爍,有的靜如恒星。這是他們同心協力編織而就的華麗夢境,而我不小心闖入了奇幻的夢境之中,有點震懾了!那位太太有點焦急的說:「但是我們的樹好小喔,不知道還要幾年才能長得像烏桕巷一樣!」一旁的阿勃勒像一根3號鋼筋,一人高,長了三、四片葉子。我忍不住插嘴說:「阿勃勒可以長得很高大啊,夏天開花時垂著一串串黃色花穗,晶瑩剔透,宛如風鈴,美得不得了!」我已經可以想像出亞伯巷未來的美麗風情了!


愈晚愈美麗--在巷子裏種樹,可看做是改造居住環境的一種宣誓,一個起始點,而更深一層的內涵則是接下來的一連串社區活動。他們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巷慶」,讓巷子裏的男女老少都有交流互動、展現才藝的機會;他們認養公園,由居民組成志工,輪值澆花除草;推動廚餘再利用,統一處理成有機肥料;創辦社區刊物,製作社區地圖,建立社區資料;組成環保義工,隨時保持社區的整潔….緊密的社區意識及提昇環境品質的共識,就在一個又一個活動中逐步形成了! 有一天晚上,黃里長開著他的吉普車,載我到2公里外的一所小學,去看該校二年五班的燈飾佈置。在市府評選的燈飾比賽中,他們得到了第一名,而烏桕巷拿到第二名,該里其它各巷則囊括了前幾名。回來時,當車子轉進了烏桕巷,星星的燈光下正有一個中年婦人要往外走,黃里長立刻停下車來與她招呼,他說:「巷長,這麼晚了,還要出去啊!」那位身穿洋裝,顯得極為苗條的婦人笑著說:「小孩子吵著要吃小籠湯包,要我這個老媽當跑腿呢!」黃里長呵呵笑了起來說:「看來我們都是標準的孝子呵!」道別後車子繼續向前駛,但我實在有點懷疑自己的聽力,我疑惑地問:「你叫她『巷長』?」黃里長說:「是啊,她是我們這一任的巷長。」我更加迷惑了:「但是我從來沒聽過有『巷長』這個名詞!」他回答得十分理直氣壯:「這是烏桕巷一貫的傳統啊!」又有一天晚上,我到黃里長家中聊天,聊到後來他說要帶我去看各條巷子佈置的耶誕燈飾,於是他、黃太太及我三個人一同出發了。看完了令人驚歎的燈飾後,我們又繞經一條施工中的排水溝看視施工狀況,沿路黃里長時而與居民打招呼,時而看看路旁的設施物,最後我們又回到了烏桕巷。一輛黑色轎車緩緩從旁駛過,在前方數公尺處停下,車上下來了兩個人,車子立刻又開走了。黃太太立刻熱絡地招呼起來:「賴老師、賴媽媽,剛回來呀!都打扮得這麼漂亮!」那位賴老師笑著說:「去喝一位好朋友的喜酒,當然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剛好周老師要回家,就搭他的便車回來!」


 


這時黃里長介紹說:「賴老師是我們巷歌的作者!」她是一位年輕的小姐,身材略顯豐滿,有一張圓圓的粉撲子臉,粉紅脂白,笑盈盈的,燙著一頭鬈髮。我驚訝地說:「你們還有巷歌?」黃太太接口說:「我們的巷歌很好聽喔!而且還有兩個版本。」賴老師笑著說:「一個是鋼琴版,一個是小提琴版,我們還錄成了CD,送給別人呢!」我忍不住央求說:「能不能唱給我聽?真想聽聽看!」賴老師說:「在這裏唱嗎?沒有伴奏咧!」「清唱就可以啦!」我繼續懇求,「拜託,拜託,要沒聽到你們的巷歌,我今晚一定會睡不著覺的!」黃里長笑著說:「賴媽媽妳唱吧,平常妳最會唱了!」賴媽媽是個六十多歲的婦人,但是打扮得十分時髦,薄薄的紅嘴唇,頸上還繫了一條花絲巾,她笑著說:「里長也很會唱呵!我怕歌詞有點忘了,只有前頭幾句記得清楚,」然而她輕聲唱了起來,「有緣,才會來做伙,做伙底這條短短的巷街──唉唷,想不起來了!」黃太太立刻說:「我進去把歌詞拿出來!」說著進了家裏大門。但是賴老師把媽媽中斷的歌詞又給連綴了起來,用一種柔細的嗓音:「原本南北二路,你行你的海角,我走我的天涯,真正田無交,水無流!」我忍不住讚美起來:「真好聽啊!有種鄉土民歌的風味。當初怎麼會寫這首歌呢?」


黃里長說:「去年夏天我們烏桕巷出了一份刊物,左鄰右舍都寫些文章、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呂教授,就寫了這首詩,大家都覺得棒極了,就有人提議該譜成歌曲來唱,賴老師是鋼琴老師,音樂造詣很深,就請她來譜曲,巷慶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歌,便把它定做『巷歌』!」這時黃太太拿著一張歌譜出來,遞給賴老師,她試了兩句,便唱起歌來,跟著賴媽媽、黃里長及黃太太也都加入合唱:「….無疑誤,彎彎拐拐,大家煞攏來這條烏桕巷仔底,你種樹,我栽花,栽種你我飄撇底歲月,自按呢,厝邊食水甜,隔壁若親家,註定你我,你我一生結緣好做伙!」我禁不住熱烈地鼓掌起來,歎道:「你們真讓我感動,唱得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頭頂上的燈光這麼美,像星星一樣,而你們就像站在燦爛的星光下,唱著這麼棒的歌給我聽,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經驗呀!」


 


向他們道別之後,我獨自一個人走回住處。馬路上行人稀少,偶而幾輛汽車急駛而過,又立刻回復原先的寧靜。而這時是千禧年的前夕,烏沈沈的夜色中,下一個世紀馬上就要來臨。我有些激動,是的,我不知道如何按捺自己激動的情緒,周遭太安靜了,也許我該走向有人潮的地方。我常常對台灣混亂脫序的都市景觀感到沮喪,有時想盡一份力量推動周遭的環境改造時,卻又往往萌生挫敗感。台灣的經濟富裕了,卻還只是一個有錢的私民社會,大家不僅對外在環境漠然,對人己關係更是漠然,要邁向注重公與義的公民社會,對共有的外在環境付出一份熱忱,顯然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但烏桕巷的動人故事卻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只要肯跨出,又能堅持下去,夢想就會成真!如果台灣的經濟成就是個世界的奇蹟,那麼烏桕巷的成功,便是台灣社會裏的一則傳奇。


 


延伸閱讀
1.創造社區公園的奇蹟
2.記憶與夢想的尋求-橋頭五里林社區營造 
3.
創造街道新魅力-
以台南市東寧路為例
4.新故鄉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