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吉安慶修院     日本移民下的吉野教室---慶修院


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最後,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被強制遷村後,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因新移民的加入,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吉野』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日據時代,『吉野』分為宮前、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即為現今的慶豐、福興和永興等3村,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而慶修院(吉野布教所)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近幾年,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者、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慶修院舊名「真言宗吉野布教所」,布教所內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 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所內直立高約2米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 以及請自日本四國地區的八十八尊神像。布教所建於1917年,台灣時值 日本殖民年代,日人當局倡行日治「皇民化」政策,選定台灣較晚開發 區域,如花蓮,雙管並行皇民化與開發地方。今日的吉安鄉,皇民化下 的日本移民村,時稱吉野村,吉野村移居日本四國生活貧困的日人,寄 望在此建立新世界,吉野布教所就是當時在地移居日人的宗教信仰中心。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日人依法遣回故里,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更名為 慶修院,慶修院一詞沿用至今,院內主祀神明,也順應台灣人民的宗教 信仰,改奉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院內建築與陳設留住歷史時光, 舉凡不動明王像、百度石、八十八番石佛、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洗手 舍……,攸攸思古之情,滿溢其間,院內環境清雅,走日式庭院風格, 小橋,池塘,游魚,花草,蒼木,一靜一動交織讓人心怡的恬寧。


慶修院曾因歲月迭代而長年失修,分別於1964年與1972年進行較具規則 的維修,仍未臻理想;1997年,慶修院獲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並著手 進行古蹟修復工程,1993年8月,由花蓮縣政府慎重完成具整體性的修護 ,把具有歷史、文化及宗教價值的八十八尊佛像重新完整呈現原貌,為 花蓮吉安保存一座極具觀光及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慶修院為花東地區 唯一日式佛寺的國家古蹟,更是花蓮縣境內唯一地上建築物的國家級古 蹟,日本遊客到台灣花蓮,必訪的花蓮觀光景點之一。







慶修院循日本四國著名的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88所寺廟,請回了88尊石佛,原僅存10多尊,由花蓮縣政府維護後,將其餘的石佛新刻補足,88座石佛的傳說為日本四國附近分布散落著八十八處靈場,由一號靈場到八十八號,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巡禮一周象徵祈求願滿,由於路途遙遠不便,有許多寺廟便在庭院內供奉八十八石佛,代表八十八靈場,慶修院是全台灣最完整的一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