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蜘蛛的英文「Spider」,源自於紡織機「Spinner」之古字。自古以來蜘蛛在各文化中代表的是妒忌、神秘、智慧、喜氣、迷藥甚至是補品。其實蜘蛛是一種四億年前便存在於地球的古老生物,他不是昆蟲,而是節肢動物,專以昆蟲或小動物為食,其種類計有1014萬餘種之多。它們都有8條腿、不但能拉絲結網,還能眼觀四方,而且都有毒牙。千萬別以為只要被任何一種蜘蛛咬一口,都有可能致命。事實上除非有特殊的過敏體質,否則在四萬種不同的蜘蛛中,只有黑寡婦與棕色隱者兩種蜘蛛,會有致命的傷害力。


 


蜘蛛一般有八個單眼而沒有複眼, 眼睛大小和數量及排列方式,可作為鑑定的依據。此外位於口的兩側的觸肢可以鑑定蜘蛛的性別 (雌蛛肢鬚前端較為細長, 雄蛛肢鬚前端多呈圓球形), 一般來說: 蜘蛛的頭胸部有六對附肢, 第一對特化程度高稱為螯肢, 呈牙狀或是鉗狀, 第二對稱為鬚肢, 用於交配及捕捉獵物, 其他的四對附肢能很協調地活動, 使蜘蛛能十分敏捷地在地上或網中行動, 蜘蛛腹部有紡絲器, 能分泌出蛋白質, 絲腺發出的蛛絲原是液狀物質 , 此物質於空氣中氧化後變硬形成韌性絲, 織出來的蛛網具強烈黏性, 藉以誘捕自投羅網的昆蟲或其他蜘蛛, 蛛類進食時先分泌酵素把獵物直接分解為液狀後才行吸食其營養成分。每種蜘蛛都有自己的一種織網類型,這既是天生的,對於專家來說也是很容易辨認的。


 


所有的蜘蛛都能吐絲,但只有一半種類可以用絲織網,其餘的隻會用絲纏繞食物或卵,或編一個很小的臨時的掩蔽處,或者像蜘蛛俠那樣在跳躍的時候織一根安全帶。蛛絲是從紡絲器出來的,通常位於腹部的後部。“絲在腹部時以液體的形式存在,而出來後卻變成了固體的絲,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這是如何發生的。蛛絲比同樣寬度的鋼鐵要堅硬得多,也具有更大的柔韌性,它可以伸展到其長度的200倍。對於蜘蛛絲是目前生物界中最具韌性之蛋白質纖維,一般是由數十至數百根微絲抱合而成絲,兼具輕量、柔軟、彈性、生物可分解、生體適合性和自我組裝修補等特性,目前無法以人工方式加以完全合成仿製。一般蜘蛛吐絲是利用紡絲器上之噴口排出,其紡絲器通常有3~4對,其內擁有5~8個紡嘴板。若再加上每個紡嘴板上有200~300個噴口,算來蜘蛛有著非常強的紡絲能力。若簡單地將蜘蛛吐絲過程,對照化纖廠裡抽絲設備,蜘蛛的「紡絲器」便類似於「紡嘴」,不同的是蜘蛛身上每個紡絲器各有其相對應的腺體功能,各有所司,分工精良。


蛛類的求偶過程可能是動物界中最為奇特的現象- 雄蛛先織一小型的三角網袋, 隨即從腹部的性線分泌一滴精液於網內,再把其吸進觸肢裡, 為了取悅雌蛛, 雄蛛一般還附有自己狩獵取來的食物, 一同送交接受牠的雌蛛。當雄蛛接近雌蛛時,必須確知雌蛛明暸牠的求愛信號, 成功後即提著禮物小心地接近雌蛛,雄蛛先把禮物推到自己的面前,然後趁著雌蛛忙著檢視時,突然向前把雌蛛捆住,而且冒著險的擁抱雌蛛。基本上所有的雄蛛冒著生命的危險,祗是為了把觸肢伸入雌蛛的生殖孔內射精,然後離開。雖然大多數的雄蛛已經非常小心了,但仍有不少的雄蛛在射完精後,無法即時逃走,而遭母蛛吞噬, 著名的黑寡婦母蛛就是其中的代表。


 


雌蛛在被愛時表面佔盡上風, 但交配後, 牠要接受很大的責任和冒起很大的生存風險: 當雌雄交配後, 雌蛛會分幾次或一次把卵產完, 有些品種的雌蛛在生產完後就會死亡,亦有雌蛛可以一直保護卵囊至幼蛛誕生。蜘蛛的產卵方式十分特別,通常雌蜘蛛會先吐絲做成一個薄薄的平台,再把卵產在上面,然後在吐絲把卵全部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卵囊。一般雌蜘蛛會對卵囊照顧的無微不至,有的背著,也有固定起卵囊盡心看守的。背著卵囊的雌蛛仍勉為其難地四出覓食, 無疑面對危險的應變能力大大減少。


 


幼蛛可以自己挖破卵囊離開,然後全體集合在一起,之後才會四散各方而去,各自尋找自己的新環境生活。有些種類的幼蛛,在破卵而出時,會把看守卵囊而疲弱不堪的母蛛吃掉,然後才會四散而去。也有些母蜘蛛會把幼蛛背在身上,一直到小蛛能獨立生活為止。許多品種蜘蛛的幼體, 為了有效擴散其分布範圍, 會利用絲作飛航: 蜘蛛爬到植物或其他物件上, 使其身處高位之後面對風向, 後足抬起腹部後端向上翹, 此時紡綞器吐絲, 利用微弱的上昇氣流, 足肢一鬆開, 蜘蛛便可以騰空而起。飛航的蛛類可落在遠離大陸數百海里的島嶼上, 繼續牠們的新生活。



 






一般人常以為碰觸到「剌蚜」或是尿液,皮膚就會起水泡,不過,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表示,學名是「白額高腳蛛」的「剌蚜」,其實是「隱翅蟲」的代罪羔羊,牠不但不是害蟲,反而是天然「剋蟑」、捕蟑高手。被譽為「台灣蜘蛛人」的陳世煌分析,全世界已知約有四萬種蜘蛛,台灣記錄超過四百種,據他了解,台灣應有近三分之二、上千種的蜘蛛,是過去未曾被鑑定出來的。



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蜘蛛,卻是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世煌眼中的「可愛動物」!被譽為「台灣蜘蛛人」的他,近年來在國科會的補助下積極調查本土蜘蛛並分類,至今一共發現十五個新品種,其中六個已獲科學界承認,掛上「taiwanicum」、「alishanesis(阿里山)」等台灣意味十足的學名。陳世煌原本研究青蛙,博士論文寫的也是青蛙,但他發現台灣青蛙種類僅三十多種,「不需要那麼多人投入!」他便將研究焦點轉到蜘蛛身上,沒想到一做就是卅幾個年頭,至今仍無法自拔。他帶領研究生在野外調查,每回上山都帶著瓶瓶罐罐,看到新奇的蜘蛛便捕捉帶回研究,「沒毒的直接用手抓,有毒的用瓶子!」多年經驗使得陳世煌練就一身抓蜘蛛的好身手,力道拿捏的恰到好處,讓蜘蛛安心就範,不會反抗螫手。


 


九十七年他接受國科會委託走遍台灣,撰寫國內首本「台灣蜘蛛誌」,一共發現了十五種新品種,以及四十種在外國已也記錄、卻是在台灣首度發現的「新紀錄種」,其中還包含一個台灣新紀錄科「近管蛛科」。新品種的發現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學術界承認,目前陳世煌發現的蜘蛛有六個被確認並由其命名,包括阿里山錐頭姬蛛、台灣紅螫蛛等。陳世煌說,台灣目前已知的蜘蛛種類約為四二○種,估計還有三分之二未曾被鑑定出來,總數應接近一千種。


 


其中一種尚未命名的新品種是國人習知的「鬼面蜘蛛」,口部附近的結構看起來像是骷髏頭,在陰暗的地方看到尤其嚇人。陳世煌說,和常見蜘蛛不同,鬼面蜘蛛不會結固定的網,而是把織好的網收在兩腳之間,對準獵物後如「灑網捕魚」般迅速打開網子罩住獵物。由於鬼面蜘蛛善於偽裝於暗處,又不會結網,「行事相當低調!」一般人很難察覺,陳世煌多年前首度於屏東六龜發現,隨後台灣各地也陸續發現蹤跡,推測可能是一種全台分布的種類,只是數量不多。


 


陳世煌在台師大擁有一間收藏了五萬多隻標本的實驗室,未來考慮設置全台灣第一間蜘蛛養殖室。六年前他開設了「蜘蛛學」課程,班上同學不論男女都得到學校附近的蟾蜍山公墓區採集樣本,「不是那邊蜘蛛比較多,而是人比較少!」喜歡和蜘蛛為伍的陳世煌,卻不太習慣被人圍觀。


 



學生須到公墓採集才能過關---他六年來在台師大開設「蜘蛛學」課程,學生不論男女,都得上蟾蜍山公墓區採集蜘蛛標本,才能過關。許多人覺得蜘蛛很邪惡、噁心,但在他眼裡,每隻蜘蛛都很漂亮。陳世煌這一年又在台灣發現五十五種蜘蛛,其中有十五種是新種(國內外不曾發現),四十種台灣新紀錄種(國外有發現,但國內首次發現),其中鷲蛛科一口氣發現八種新種,準備撰寫「台灣蜘蛛誌」。



實驗室有五萬隻蜘蛛標本---陳世煌說,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青蛙染色體,但鑑於台灣早期都是日治時的紀錄,基於使命感,才投入研究蜘蛛。他的實驗室有五萬隻蜘蛛標本,計畫在台師大設置全台唯一的蜘蛛養殖室。他分析,國人常以為蜘蛛有毒,其實大部分沒毒性,也有許多蜘蛛是不結網的;台灣已知蜘蛛種類中,最大的是「人面蜘蛛」,而且雌雄體型相差七倍,雌蛛體長約七公分,雄蛛卻只有一公分。至於最小的則是「類?微安蛛」,體長只有一至一.五公釐。


台灣最致命的蜘蛛是黑寡婦的遠親「赤背寡婦蛛」,足以致人於死,但因數量稀少,且分布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民眾不必擔心。另外,長相最怪異的是「枯葉尖鼻蛛」,腹部背面像一片枯葉,腹部前端延長呈葉柄狀,頭部朝下,靜待獵物上門;最可愛的是「中形金蛛」,會在蛛網上結X形隱帶。陳世煌也曾發現台灣特有的「跑蛛」,只出現在一千公尺以上山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