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古道形成的年代很早,最早是在康熙60(1721)清廷征討朱一貴、林爽文之亂時,部隊所走的行軍舊道,後來是原住民自己用雙腳慢慢踩出來的小徑。1874年發生日軍侵台的牡丹社事件,清廷於事件後亟思突破台灣東部長久以來的孤立狀態,以便加強軍事與經濟的控制,所以在開闢了恆春卑南古道,又稱阿塱壹古道。這條古道首次成為重要的移民路線,原本住在屏東高屏溪下游的「馬卡道」平埔族,因為不堪漢人壓迫,陸續南下恒春附近,再因為二度受逼,而繼續沿著這條天然古道往東部尋求新天地。所以這條古道在早期兼負著軍事及移民的功能,讓當時交通不方便的臺灣東部有了一條與臺灣西部做生命交流的途徑。



在觀音鼻以北到臺東南田村的海岸,一顆顆圓潤光滑的南田石歷經千萬年的太平洋海浪反覆琢磨,整齊畫一的鋪躺在海岸上,綿延兩公里的礫石海灘,是臺灣1139公里的海岸線中最特殊的海岸景觀。這些美不勝收的南田石,是最天然的海岸屏障,是最自然的海陸交流介面,所孕育出的自然生態也是全台無可比擬的珍貴自然資產。受到這片南田石保護的海岸後方,有著臺灣所剩無幾的天然海岸林,海岸林能提供了海邊物種的生存空間,在此有臺灣本島幾乎滅絕的椰子蟹及綠蠵龜的蹤跡,更突顯出這條天然海岸的珍貴性。在觀音鼻以南至屏東縣旭海一段,接近觀音鼻的海岸,因為山海交臨、山脈直接陡降入海、腹地非常的狹窄,再受到深海巨浪不斷的拍打山壁,這裏出現了非常典型的崩崖、海中岩塊及海蝕平台等岩岸景觀,其繁複多變的造形,令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置身於此彷彿進入一座渾然天成的岩石藝術廣場,滿足了旅人的感官與想像力。




 


26線從屏東楓港下行到臺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再沿著東海岸往北,到台東縣南田與從楓港到台東的台9線連結,這樣的公路規畫將恆春半島的陸地緊緊的以公路框住,框成一個外貌如口袋的形狀,而縣199號及縣200號分別在口袋上方及下方自東北向西南切割,這雖然方便來此消費觀光旅客的交通,但是此地生物的生存環境卻因此被切割,棲地面臨破碎化的困境。大海是生命的起源,生命自大海轉向陸地以來,仍有許多物種生活在海陸交界的地帶,仍有許多物種在生命的某一個周期需要下降到海洋產卵或是溯源到溪河上游完成繁衍的使命,而快速便捷的柏油公路隨時會讓牠們喪命輪下,終止其族群的延續。一直以來,海岸公路都扮演著自然海岸線的殺手角色,每年九月是墾丁地區陸蟹降海產卵的季節,近年來保育風潮興起,每年九月也牽引著一群關心墾丁陸蟹的保育人士,發起護蟹過馬路產卵的活動。如果台26縣真的貫通的話,勢必將帶來更多遊憩及觀光人潮,所增加的干擾源將更加重影響生活在恆春半島上的生物,恆春半島上的生物,其未來又將往何處?人與自然間要如何達到和諧共生的境界,人類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未來?大地究竟是屬於人類的還是萬物的,人類可以以什麼樣的角色及態度來面臨生存的環境。西雅圖酋長說:「倘若所有的動物都消失了,人類將死於心靈最深處的空虛寂寞。」阿朗壹古道的保存及利用正是我們思考人、土地、萬物之間關係的生命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