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社是邵族的舊聚落,為原住民首樹之社故稱頭社,位於現今魚池鄉西南方鄰近水里,頭社乃以前日月潭之日潭,源於邵族祖先自阿里山一路追趕白鹿至湖邊,從此其族人乃遷居於兩湖之間,最早的日潭潭水清幽,景色綺麗,別有洞天,日本據台時期選擇月潭築壩蓄水而將日潭潭水經由渠道排至電子坑溪並將月潭淹沒區居民移民至排乾後的的日潭盆地內。




頭社盆地是魚池鄉諸多盆地中面積第三大的,有1.7平方公里。歷經數千年的水草生長與淤積交互作用,盆地有一大片面積廣達五十公頃深達數十公尺的泥炭土濕地,因沼澤環境有機物難以分解,故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泥炭是全世界最廣泛最重要的有機質培養材料,早在18世紀就已被用在蔬菜及植物生產上也有相當多研究,其優點大致可歸納如下:(1)比較能抗微生物分解,是所有有機固態之冠,是一種長的固態土壤改良劑。(2)陽離子交換能量是保肥力的最佳指標,泥炭的陽離子交換能量很高,可供緩效氮及磷的有機肥料。(3)疏鬆的性質可使土壤通氣及滲水性改善,具有良好的保水力。(4) 含有豐富的天然營養分,包括各種植物所需之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鐵、錳、銅、鋅等及有機物,因泥炭中含有頗高量腐植酸,目前市售腐植酸肥料主要是由泥炭中萃取,分解速度較慢,也是天然有機肥料之冠。




泥炭土地質鬆軟,以前種植水稻時許多地方需要鋪上竹竿才不至陷入,九二一地震之後盆地大幅下陷遇大雨即易淹水因而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泥炭土表層也因缺乏灌溉而結成硬殼,站在上面還可以明顯感受地面晃動的感覺,在有湧泉持續供應水分的地方則不但未結成硬殼,還因泥炭土浮在水上並長滿水草而變成水床般的特殊地貌,行走其上搖晃不已,此即聞名遐邇之曼波田(位於頭社紅木農莊正前方)


九二一地震當天晚上盆地中央有一段產業道路更因地震而沉入數十公尺深的湖底,活盆地的地質特性在此顯露無遺。頭社盆地有特殊的泥炭土地質,清澈的泉水終年不斷,較深的水域即有大型的河蚌,並有與河蚌共生的高體旁皮與台灣石鮒,色彩非常美麗。較淺的水域則有蜆的蹤跡。濕地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水社柳,樹梢還有白鷺鷥族群群起飛舞,十足鄉村風情。




頭社社區提供泥炭土濕地導覽及盆地腳踏車之旅,請聯絡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促進會(0928-560861)
























您知道全台最「迷你」的水庫在那裡嗎?它雖位於極具知名度的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但是卻極少人到訪過,也正因為鮮少人知,故至今猶能保存其寧靜、自然的風貌, 全國面積最小的水庫-頭社水庫位於國際知名觀光景點--日月潭的西南方,海拔高度大約在700公尺左右,它距離日月潭主要遊憩區水社壩堤僅需3分鐘的車程(21, 68.2),但卻因為處於邊陲地帶、較不具知名度、人煙稀少,所以遊客較少來到此處,而也正因為相對較少人知道,所以頭社水庫一直被日月潭當地居民視為珍藏的私房景點!




頭社水庫的興建,最初是為了提供魚池鄉頭社盆地之稻作用水。由頭社當地出生的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先生,向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建議興建,於民國68年完工,初期提供了頭社盆地的稻作用水,為70年代灌溉良田的重要水源,後期更造就了南投縣著名的「頭社米」!近年來,由於農民轉作其他較具經濟價值之旱作農業或休閒農業,灌溉功能已不若以往,而觀光遊憩功能卻日顯重要,遂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南投農田水利會】合作規畫與營造,於2009213日,正式對外宣布開放,讓全國的民眾都能有機會來到頭社水庫,造訪這少為人知的秘密花園。




頭社水庫全區之遊憩景點大致上可分為:「頭社水庫環湖步道」、「大舌滿溪(野薑花)生態步道」及「山龍坑吊橋」等3大部份。頭社水庫周邊環湖步道,潭邊山巒林木蓊鬱,青山倒映湖中,與藍天白雲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點造訪頭社水庫,都會有不同的驚豔與發現!在晨光中的頭社水庫,湖面上籠罩著層層迷霧,宛如披著一襲薄紗的少女,剛於睡夢中甦醒,有著神密迷人的曼妙風情;若於天氣清朗時,則水庫潭景歷歷在目,近觀山龍坑吊橋,遠跳集集大山, 所有景物盡入眼簾;冬末春初,更有株株山櫻點點櫻紅,讓人不由得停下腳步拍張照片! 延著大舌滿溪旁,建造了一段全長約1,600公尺的生態木棧道,走在此步道上,有高聳的杉木可遮蔭避陽、可一邊聆聽大舌滿溪潺潺的流水聲,再往前走,您將會發現步道兩旁,滿佈著白、綠相間,悄悄散發陣陣幽香的野薑花,漫步走完野薑花步道全程,您將會沾染一身清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