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


多細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大多數都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由綠藻類演化而來。



◎不同:



1、維管束有無:植物中僅蘚苔植物不具維管束,其他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具有維管束,因此具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
2、種子有無:維管束植物中,蕨類不產生種子,如,它們會產生風媒孢子來散播,這些植物又稱為無種子維管束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因此被稱為種子植物。
3、繁殖方式: 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繁植包含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個世代。配子體世代行有性繁殖,孢子體世代行無性繁殖。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主要為種子繁殖,在被子植物中有雙重受精的現象。另外行受精作用時,苔蘚和蕨類植物需要以水為媒介;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不用。

1. 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它們的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所以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且個體都很小。此外,蘚苔植物的受精作用需要外界的潮濕環境;因此,在潮溼的地面、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常見的蘚類植物如地錢,其綠色的植物體平鋪於地面上,腹部的假根則固著在土壤內,以吸收水分。常見的苔類植物如土馬鬃,具有直立的假莖,其上著生假葉,並有假根固著在土壤內。有世代交替現象。苔蘚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體,即能產生配子(性細胞)。配子體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後釋出精子,精子以水作為媒介游進雌生殖器內,使卵子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孢子體。孢子體具有孢蒴(孢子囊),內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後隨風飄散。在適當環境,孢子萌發成絲狀構造(原絲體)。原絲體產生芽體,芽體發育成配子體。

2.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又常被稱為低等維管束植物,因為它有別於種子植物,不產生種子,而是靠產生孢子散佈繁殖。蕨類植物多生長在陰溼的地方。植物的莖常埋於地下,稱為地下莖;有些蕨類的莖則直立且高大,如筆筒樹。蕨類的葉多呈羽狀複葉。蕨葉的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稱之孢子囊堆。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蕨類植物的孢子體 遠較配子體顯著﹐一般所見的為孢子體。孢子體具有根﹑莖﹑葉。莖多橫生在泥土裏(根狀莖)﹐少數為直立。莖有 維管束組織﹐負責輸送水及養份﹐ 所以比苔蘚植物較能適應陸地環境。孢子體的葉底產生孢子囊﹐ 囊裏產有許多孢子﹐孢子成熟後﹐囊壁破裂﹐將孢子釋出。在陰濕環境下﹐孢子會萌發﹐生長成配子體。配子體的形狀細小(如綠豆般)﹐綠色﹐呈心形﹐稱為原葉體﹐不具維管組織﹐平貼地面﹐利用假根鞏固生長。配子體具有雌雄性器官﹐即精子器和頸卵器。受精作用要有水作為媒介才可進行﹐精子能游至頸卵器與卵子結合﹐受精卵在配子體上發育成長為獨立生活的孢子體﹐與此同時﹐配子體則萎縮死亡。

3.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產生種子繁殖,但種子裸露,並不似被子植物的種子是包藏於果實中。大部分的裸子植物會產生毬果,有雌、雄之分,毬果皆由許多鱗片組成。雄毬果成熟時,鱗片下側產生的花粉粒,由風傳播至雌毬果上。雌毬果的各鱗片內側有裸露的胚珠,胚珠內含有卵。受精後的胚珠即發育為裸露的種子沒有覆蓋。許多裸子植物的種子有翅,可以隨風散播到遠處,無果實的形成。有花的雛型﹐但不及被子植物的複雜﹐稱為球花﹐單性﹐不具花被。雄球花細小﹐能產生花粉﹐花粉只能利用風的傳播﹐雌球花較大﹐胚珠裸露﹐傳粉能萌發或花粉管直達胚珠﹐以進行受精﹐所以種子植物是毋須依賴水進行繁殖。受精後胚珠成種子。
  
4.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具有花,為其生殖器官,生殖構造位於花內;花亦能吸引傳粉者,幫助受精作用的發生。所以,被子植物亦被稱為開花植物。在新生代時,被子植物成為佔優勢的陸生植物;其種子包覆於果實內,獲得保護;果實亦可幫助種子的散播。依種子內子葉的數目,被子植物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組成﹐花單性或雙性。胚珠包裹在子房內而非裸露在外。傳花方式多樣化﹐可利用虫﹑鳥﹑水及風等媒介。繁殖過程出現雙受精現象﹐形成胚胎和胚乳。受精後﹐胚珠形成種子﹐子房繼續發育形成果實﹐有助保護和散播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