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部落位於阿里山山脈及曾文水庫的交界


海拔不高但因開發較晚故保留豐富的自然生態


滿天飛揚的螢火蟲  吵吵鬧鬧的蛙鳴


爬山 朔溪 夜遊 跳舞 攀岩 滑水  樹上高空彈跳 洗愛玉子


加上開元農場老板許益源風趣生活化的導覽


讓這群小四的小朋友玩瘋了




 茶山村在1762年到1940年這段時間都沒有人住在這裡。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是「達古布亞努族」(是鄒族的姓氏),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族群突然消失了,他們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 ),鄒語中「山腰上的平原」之意。 後來日本人來了,把這裡當作牧場,因為嫌原本的名字太長了,就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 最後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茶山村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海拔450公尺到1200公尺,氣候十分舒適,鄒族原名為cayamavana「珈雅瑪方納」,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從台三線南下,在341.5公里大埔橋前左轉,你就可以直上茶山(有路標),中經一個警察檢查哨,就進入茶山的轄區。該村有三條聯外道路:往北下山接台三線;往南通高雄縣三民鄉,轉接南橫公路;往東則直上阿里山。在這三叉路的交點,也是茶山村的市中心,路面上有一個很醒目的圖騰:青山綠水包圍中央的兩片小葉曲-代表茶山,上方斗笠、貝殼及菱形方塊,分別代表村內融合的漢人、鄒族及布農族,路旁一座鄒族勇士的石雕,則成該村的守護神。

  茶山村人口不多,僅四百多人(其中鄒族佔60%,布農族30%,漢人10%),但涼亭卻將近一百餘座,形成獨特的茶山涼亭文化。據接待筆者的民宿主人,過去鄒族有將先人遺體葬在屋內的習俗,為了不干擾祖靈安息,屋內不得喧嘩,因此各項慶典及狩獵分享,便都往屋外的涼亭舉行。「分享」是原住民的生活哲學,過去他們到山上狩獵,會依據所捕獲獵物的種類、大小,用不同的呼叫聲,傳知部落中的族人,族人會依需要上山幫忙抬回獵物,然後在涼亭分享,人人有份。








 茶山國小




人面蜘蛛






薜荔




白頷樹蛙








鐵炮百合






愛玉子




醃李子及洗愛玉子




姑婆竽




茶樹(苦茶油的來源)




野牡丹




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但異體交配




倒地鈴




苦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