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地區年平均雨量雖高達3千公釐,但是乾雨季分明,降雨量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90%以上,11月至隔年3月是乾季,降雨甚少,水利灌溉困難,只能種植旱作,是先民初至美濃地區墾殖時,面臨的最大障礙。清朝道光8年(西元1829年),天降大雨,水勢驟漲,水道橫流於低地,衝破田園而形成埤湖,雨季築堤貯蓄豐沛的降水,枯水期時則掘堤灌溉農田,地下水也極為豐沛,冬天枯水期可抽取地下水灌溉,彌補地面灌溉水的不足,使得附近的農田在乾季時也能種植水稻,大幅提高水稻和菸作的產量,也是美濃地區少數能收成乾季水稻的「雙冬田」。中正湖原名中圳埤,位於美濃的東北民權路旁,面積約21公頃,儲水量可灌溉130多公頃農田,是排名澄清湖之後高雄縣第2大人工湖,兼具灌溉、養魚、遊憩功能。湖區西北背山,三面繞田,倒映著美濃的山光水色,景色宜人,環境幽美。湖內有白鷺鷥、紅冠水雞、水雉等鳥類,是賞鳥的好去處。
























野蓮的學名為龍骨瓣莕菜,原為美濃中圳埤 (即「中正湖」) 的野生植物。民國70年之前,大量生長於清澈的湖水中,當時就有地方居民,以野蓮的假長莖做為菜餚食用。 70年代後,觀光等休閒事業快速發展,美濃以「客家文化原鄉」之名,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各種旅遊事業蓬勃發展,由於野蓮原先只見於美濃,具有獨特口感與嚼勁,一躍而成為餐桌上的美濃特產。如今,野蓮幾乎成為外地遊客至美濃用餐必點之菜餚,現全台各地客家菜餐廳,也紛至美濃批購野蓮做料理,使得野蓮的需求量愈來愈大,需求帶動供應,在水稻等傳統農作,價格不振,收益難以餬口之際,吸引大量農民投入,以專業栽培方式種植野蓮 ,因而美濃成為全台野蓮的主要產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