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森氏杜鵑       別稱:石楠、鬼目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布於台灣海拔 1,600~ 4,000公尺高山地區。花初開時紫紅色,後轉為白色,花大而色彩鮮明,常約5-7朵叢生於小枝條頂端。花期:2-5月




台灣高海拔地區特有植物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是否為獨立物種,學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學者以最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比對後,發現兩者應屬同種。玉山杜鵑是玉山國家公園代表性的植物,玉管處為瞭解其在園區內族群的遺傳結構及分化程度,特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蔣鎮宇進行「台灣產特有種玉山杜鵑之保育遺傳學及親緣地理研究計劃」,深入玉山、南橫等高山地區採集玉山杜鵑及森氏杜鵑,藉由分子技術研究分析,結果發現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應為同一種,並依發表時間先後,玉管處將以玉山杜鵑為統一名稱。




玉管處表示,台灣原生的杜鵑花屬植物有十四種,其中分佈於高海拔地區台灣特有的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是由日籍學者早田文藏於一九○八年首先發表,主要分佈於台灣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其葉緣反捲的特徵,有別於其在一九一一年所發表的另一特有種,即具有葉緣平整及較大葉型的森氏杜鵑(Rmorii Hayata)。但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在海拔分佈的重疊,且存在著許多難以區分的中間型,長久以來學界對兩者間的分類地位,看法相當分歧,如台灣第一版植物誌採用早田氏的分類觀念;一九八一年日本學者山崎敬則將森氏杜鵑列為玉山杜鵑的亞種;不過本土學者如林試所的潘富俊、呂勝由及中山大學的楊遠波,則將森氏杜鵑歸併到玉山杜鵑。




玉管處指出,雖然形態的特徵確實提供分類學主要的證據,但是這些特徵因經常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表現可塑的特性,以及常見的平行演化或趨同演化,確實造成系統分類上的困難,不過DNA因具有許多突變造成的核甘酸置換,更在基因的支系中留下演化的足跡,成為另一個重建物種或族群間演化歷史及親緣地理關係的有效工具,經由利用PCR擴殖的葉綠體DNA片段比對結果,明顯的支持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為同種的看法。




分子證據更顯示,分佈於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的玉山杜鵑間族群已具有高度的遺傳分化,在保育的經營管理上應該有所區隔,為有效地保育這些冰河時期孑遺下來的自然瑰寶,應避免不當開發、砍伐,此外,南橫關山嶺的玉山杜鵑保有最高的核甘酸歧異度和高基因歧異度,在保育上應視為遺傳多樣性的熱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