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趨吉避凶即是華夏民族的共同習俗。早期科學不發達,人類往往將許多無法解釋又令人心生恐懼與不安的現象,歸之為「超自然」的力量,為平安生存進而順利延續後代,遂發展出許多向神靈祈福及避免禍害的儀式,辟邪文化因而逐漸盛行,辟邪物亦隨之而生。民俗中用來制煞驅邪的辟邪物亦稱之為「厭勝物」,常見的有石敢當、風獅爺、劍獅、刀劍屏、八卦、太極等;不論何者,皆藉由辟邪物的造型與涵義,透過宗教儀式的安置,希望達到避煞祈福的作用,進而安頓人心。


安平最早是三面濱海沙嶼,因為人口聚集,建築空間有限以致巷道窄小且彎曲,難免產生許多風水忌諱。因此許多辟邪物產生,如獅面、太極、刀劍屏、照牆、葫蘆、屋頂上放碗、風獅爺等。傳說1662年鄭成功盾牌上繪有怪獸圖騰(獅面),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開台後,軍隊駐紮安平,將士操練返家後,隨手把獅面盾牌掛在牆上,身上配掛的刀劍則插入盾牌的牙縫鐵勾,從外看起來像極了獅子咬劍的模樣,安平人見了也就仿效刻制,以致後來在安平門樓牌坊處處都可見到劍獅的蹤跡,據說這就是劍獅的由來。



早期在安平劍獅處處可見,常見各種材質的劍獅,像木雕、泥塑、陶雕、洗石子等,裝飾在門上、牆上、照牆上,做為祈福、辟邪防煞用,當時由於每家劍獅造型及表現不一,充滿民俗趣味。據說老一輩的安平人說,早期安平沒有門牌編號,造型各異的劍獅,就成了辨識誰家的依據。隨著時代演變、道路拓寬及傳統民居拆除改建,使得許多門牆上的劍獅越來越少。如今逐漸稀有的安平劍獅已成珍貴的文物,為了讓劍獅得以保存下來,許多商人與藝術家紛紛開發劍獅相關文化產品,於是牆門上的劍獅從此走入客廳,轉化成為吉祥飾物,讓劍獅以不同的方式傳承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