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良誠‧韓良俊: 「我的父親,愛的典範」 作者﹕台灣/ 許芳菊


 






「醫學不只是從心裡可以去愛人,還可實際以行動去助人,是最直接、最實在的事。我真的覺得能夠從事這種工作真的是一種福氣。」~韓良俊(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也許你不能醫好他的病,但是可以減輕他的痛苦。如果你連這一點也放棄了,你就完了!」~韓良誠(內科開業醫師,台南韓內兒科診所院長)


 


剛幫我關上計程車的車門,韓良誠醫師又快步地跑過來,輕敲我窗,「記得幫我跟Miss黃問候,」韓醫師認真地交代我。Miss黃是我的同事,幾年前採訪過他。我微笑地點點頭,心中想起他和他的弟弟韓良俊醫師,大概是我見過最有教養的男人。兩位都是近七十歲的長者,且都是在醫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但是不論在任何場合,即使跟後生晚輩說話,都是親切有禮、時時刻刻為對方著想。位在台南市區有七十多年歷史的「韓內科」可以說是台南人的共同記憶,韓內科的創辦人韓石泉醫師是台灣醫界史上最被尊敬的醫者之一。他視病猶親,又熱衷教育事業,更重要的是,他在九個兒女的心目中,都是非常可親可敬,令人摯愛的父親。


 


台灣歷史作家莊永明為韓石泉所寫的傳記《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新書發表會上,七十多歲的韓良誠醫師談起自己過世的父親,仍忍不住哽咽流淚。而在會場上另一位讓人好奇的人物,則是韓良誠的弟弟韓良俊醫師,他脖子上掛著一台非常專業的相機,像個認真的攝影記者,樂在其中的穿梭會場拍攝。看似溫文儒雅的韓良俊醫師,曾經為了勸導大眾拒吃檳榔,以免危害口腔健康,而受到黑道大哥的威脅,他卻仍無所畏懼地推動他維護大眾健康的理念。韓良俊在醫界的貢獻,使他獲得了「醫療奉獻獎」的肯定。


尊重每個孩子的興趣回想起父親的種種,韓良誠醫師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快樂的童年。「小時候我什麼動物都養過,各式各樣的雞鴨、耳朵不一樣長短的兔子、甚至是蛇、烏龜,我喜歡將這些動物交配,觀察它的結果,我父親都答應讓我養,」韓良誠醫師說,父親很早就發現他對生物研究的興趣,也常常讓他在父親的診所觀察見習。他看到父親對病人的關心,也看到行醫救人的快樂,長大很自然地,就走上行醫這條路。


 


但韓石泉醫師並沒有刻意培養孩子成為醫生,事實上,他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例如次子韓良信從小喜歡數學,他就特別找了好友為他補習,後來良信果然成為優秀的數學家。四子韓良俊從小多愁善感、喜愛文藝,投稿登在報上,韓石泉特別剪下給他最好的朋友分享,讓韓良俊受到莫大鼓舞。曾經一度考慮念哲學,韓良俊最後還是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成為醫師,「因為我們看到父親行醫救人的形象很正面、很有意義,做醫生成為我們幾個兄弟很自然的選擇。」韓良俊醫生說,父親留給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尊重別人的態度,即使是個孩子,他也不會疾言厲色,而且他絕不重男輕女,還曾經寫文章批評那些給女孩子取難聽名字﹝罔腰、罔室之類﹞的事情。


 


「他讓每個小孩都覺得他是父母最疼的孩子,」韓良俊說父親能了解每個孩子的優缺點,隨時給予鼓勵與提醒,例如︰他從小就是個完美主義者,常常因太過追求完美而延遲工作,或是沒有把握而不敢嘗試。父親便鼓勵他要「事上練磨」,意思是每件事情不一定要百分之百都有把握了才去做,而是要能一邊做、一邊學,在過程中磨練自己。


好學求新曾有一度韓良俊對在台大牙醫的求學生涯產生猶豫,想要轉學,父親則從報紙上剪下一篇文章與他分享,談的是關於「堅持到底」的精神,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溫柔點醒。韓石泉雖生於民風保守的時代,卻有著積極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在三十九歲時,放棄穩定的行醫生活,帶著全家人前往日本進修。平常在診所執業,只要一有空檔,他就會翻閱醫學雜誌吸收新知。他在大戰前後認真的學國語、學英文。他不喜歡人家稱他「老」醫生或任何「老」的形容詞,他喜歡時時保持年輕、求新、求知、要跟上時代的心情。


 


韓石泉這種個性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孩子。韓良誠醫師當年因父親突然過世,不得不放棄在台大外科醫師的訓練,回到台南繼承父業,雖然在地方診所執業,但他從不放棄學習新知的機會。韓良誠醫師回想他父親執業時,診療桌上常放著當時內科最好的一本教科書——《Cecil》,在看病之暇,或遇到問題時,都會隨時翻閱。


 


「這使我在開業初期,一想到父親在書房、診療室看書的身影,從最初「不敢不看醫學雜誌,到看出興趣,最後看出信心」,這是父親身營造歡樂氣氛在許多孩子的心中,父親是「偉大」但卻又「遙遠」的,但對韓家的孩子來說,父親卻是慈祥而親近的。雖生在一世紀之前,但韓石泉醫師的為父之道,卻可以作為現代新好男人的典範。


 


他是個營造歡樂氣氛的高手。韓良誠回憶他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父親帶著全家人赴日進修的那段日子,父親總會趁假日帶著全家人去旅行,尤其是去日本各處泡湯。他也非常重視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氣氛,韓良俊醫師回憶,父親不准人家在吃飯時間訓斥孩子,還常會說些有趣的話題,有次父親問孩子,「鳥啼和鳥鳴有什麼不同?」韓良俊回答,「這和聽的人的心情有關,心情好,聽起來就像鳥鳴,心情不好,聽起來就像鳥啼。」韓石泉聽了大為讚賞。


 


也許是父親溫和慈祥的性格所影響,他的子女給人的感覺也都是溫柔敦厚。韓良誠與韓良俊兩位醫師在一些細微處所顯露的溫柔風範,也許正是他們父親人格的寫照吧!教使然。


 


台南市光華女中董事長韓良誠今年獲選為「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第二十二屆「弘道獎」得主。「弘道獎」是台灣私立學校教師的最高榮譽,等同官方頒發的師鐸獎,韓良誠擔任光華女中董事長三十多年來致力提升女子教育,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
韓良誠不僅是光華女中董事長,也是台南市「韓內兒科」診所的醫師。1929年,韓良誠的父親韓石泉醫師在台南市民權路開設了「韓內科醫院」,80年來韓氏父子仁心仁術,救人無數。除了行醫,韓石泉也從事政治、教育和社會福利工作,對韓良誠影響很大。1946年,韓石泉為私立光華女子中學第一任校長,1947年,韓石泉轉任第二任董事長,直到辭世為止。1975年,韓良誠擔任第五任董事長,爲繼承父親遺志,接任伊始,即捐獻音樂教室音響設備全套,以資倡導音樂教育。


韓良誠稟承父親重視女子教育的立校精神,自從1975年擔任台南市光華女中的董事長至今,一再主張以「快樂學習」、「珍惜生命」、「有教無類」、「每個人都抱持著不同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配合校方辦學,並且努力打破台灣教育界多年來「唯升學主義是從」的觀念。
2001年,韓良誠更極力爭取在台灣臨床神經心理學方面有崇高地位的高雄醫學大學郭乃文教授,至光華女中主持校務。這種做法,在台灣女子中學教育上尚屬創舉,也因此使得光華女中連年獲得教育部全國公私立綜合高中評鑑優等獎。


韓良誠在一篇「先父留給我的身教與言教六則」的文章中談到,他之所以在醫務之外投注許多的心力在教育上,受到父親的影響甚深。
「小時候,我看到父親除了醫務夠忙外,還花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在光華女中的教育上,曾向父親問起他為什麼這麼做。家父當時就向我提起:『阿誠,只要是教育的投資,不管是別人的孩子或是自己的下一代,再大的投資,包括時間和金錢都是值得的,將來只要有機會你也一定要做。』」
韓良誠一生不求名利,即使因「弘道獎」而蒙馬總統召見,他仍然未赴盛會。他說:「除了教學、行醫之外,我非常希望,也在享受以《平靜心》過平靜的生活。」而這樣的謙沖淡泊、寧靜致遠也正是「弘道者」的境界吧!


南市民權路上的「韓內兒科診所」,是一家超過八十年的老診所,韓石泉和韓良誠父子兩代行醫救人無數,走過衛生環境不佳與傳染病肆虐的年代,堅持守護民眾健康,迄今每天仍有不少老病患排隊看病。七十六歲韓良誠延續父親留下的傳統,經常看診到下午兩、三點才用餐,他的診所全年無休,因為他相信「疾病無假日」,醫院必須永遠為病人打開。


韓良誠早年行醫時,曾經目睹一位中年婦人半夜背著重病發高燒的小孩,找不到人力車或三輪車,只好赤著腳沿街叫喊,拚命尋找診所敲門,卻找不到醫生開門,最後到韓內科時小孩已經斷了氣,「我曾私下發誓,要給這些急診病人有及時救治機會,」韓良誠行醫前三十四年,每天二十四小時開門服務,直到健保和醫院診所普及,他才改晚上十點半過後休診,不過,依舊全年無休,過年還親自值班,有一回除夕,就治療將近二十名的急診病人。


跟隨父親返鄉服務的腳步,韓良誠在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就接下了家傳診所的工作。台灣早年的大小傳染病或民間常見疾病,他幾乎全都碰過,尤其專精寄生蟲病防治,一邊開業,一邊往返日本和高醫進修,以有關寄生蟲的論文取得千葉大學博士學位,並救助許多茫然無知的民眾。為求慎重,甚至要求病人當場如廁排便,他親自挖糞檢驗。
韓良誠目前在成大醫學院兼課,曾經籌設成為台南第一家擁有加護病房的診所,也嘗試推動安寧緩和病床,他不斷進修學習,韓良誠的故事,已是無數基層醫師長年付出縮影,他們為醫生與病人關係注入了最重要的人性溫度。



   韓石泉醫師這位醫界前輩的大名,好久以前就時有耳聞,也斷斷續續看過報導他的文章,但一直到六年多前回到臺灣,認識了他的公子台南韓內兒科診所韓良誠醫師,以及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韓良俊教授以後,才更有機會接觸到韓石泉先生的著作。幾個星期前,收到韓良誠醫師、韓良俊教授的邀請,邀我為莊永明先生的大作《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作序,才有機會早一步看到這部好書。由台赴美春節探親的途中,一口氣看完,才知道過去所認識的韓石泉醫師,大多集中在他的行醫之道,但透過這本書才更發現其人格特質,如何影響他的做人、行醫、從政、教育、慈善。本書作者莊永明先生在這本書裡,不只收集了韓醫師個人的學醫、行醫、演說、寫作的所有各種資料,更包含了許多珍貴的台灣早期政治史料,因此這本書不只是韓醫師一個人的傳記,更使我體會到韓醫師在台灣一路走來所遭逢的各種考驗,也幫忙我對台灣本土有更深遠的認識。以下我謹以自己的一點心得與讀者分享。

 




一、正直不阿的個性,關心社會的態度




 




  韓石泉醫師在「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的醫學生時代,在行事待人方面即充滿正義感。他因不滿宿舍舍監與販賣部狼狽為奸欺壓學生,而以學寮(宿舍)組長的身分,發動學生拒絕到販賣部購物,而差點使他因此遭到退學,整個事件充分顯示出他的正直個性與領導能力。其後他加入臺灣文化協會,而後臺灣民眾黨,最後因為六三法案、治警事件而啷噹下獄。他熱心推動臺灣社會教育、文化演講、新劇(文化)運動等等活動,在在皆可看出他以實際行動表現對社會的關懷。二次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韓醫師也當選第一屆臺灣省參議會議員,在本書第36章「折衝議壇盡責任怨」,他直言台灣民主雛形的議會,粗糙選舉文化與流氓記者當道,到今天讀來,其膽識與見解還是非常令人佩服。二二八事變發生後,韓醫師領導台南市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早出晚歸,充分表現他對社會的關懷,但也在書中可以感受他在參政過程中,由最初的充滿熱情全心投入,到最後「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挫折感,使人不得不為之慨嘆。他也對醫界同仁大多不積極參政引以為憾,曾表示「因為立法人員沒有醫界專業人員,難怪醫師法沒有被納入正軌。」,他曾很感慨的說,「立法委員無一本省籍醫師,全國立委11席中也只有2名,難怪醫界缺少保障」。最後韓醫師離開政界,而專心於教育與慈善事業,他所參與的光華女子高級中學,至今仍然是不以升學率,而以人本原則為最高教育理念的台南一流學府。他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台南市支會的會長任內,也先後付出很大的心血。在第46章「投效合作致力慈善」裡,提到他在1940年代,對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企圖侵佔原日本赤十字會台南州辦公所會址一事,站出來「追查黨產」的膽識,令人激賞。在第50章「雙十演講告別政事」裡,描述他在1961年發表他從此不再問政的正式告別演說,而其中對於權勢腐爛、貪污事件等等都有精闢入裡的卓見;同時在教育學術上直言指出:「雖然很有進步,但這只能看出數量的增加,沒有創造性的發現。」
他也對社會「還充滿求神問卜、非科學性」大聲撻伐,很遺憾地,他幾十年前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台灣到今天還是沒有解決。




 




二、新穎獨到的看法,不落俗套的作風




 




  年輕時就表現出不為傳統所囿限,他的婚禮儀式獨創一格,廢除繁文縟節,自擬中文的「結婚宣誓書」,在那時代的確是前所未有;他在韓內科醫院,還別出心裁將候診室到診療室的小小走道做為「文化走廊」,懸掛兩位他所景仰的傑出醫界典範的肖像,一位是研究細菌學的預防傳染病學家法國巴斯德,一位是黑人之父的德國史懷哲醫師;在他60歲生日舉辦「紀念演講會」,邀請蔡培火、杜聰明、沈榮以各種不同角度談論人生觀、家庭觀,以及醫學教育觀等等,並發表他的撰寫《六十回憶》的緣由,真是不落俗套。




 




三、不忘自省的態度、關懷病人的精神




 




  韓醫師治學態度嚴謹,而且無時無地不在反省自己在行醫過程所犯的錯誤,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居然主動將自己行醫過程所發生的糗事與醫界同仁互相告誡,譬如他曾經因為病人家屬的再三拜託,將病人死亡時間修改,而遭到指導教授嚴厲斥責;還有一次因為家屬的要求,就為病人打針而引起問題,使他深深覺得醫師的診斷工夫一定要好好做到。在第25章「自行創業標榜內科」,提到韓醫師面對病人,必做九個問題的反覆「自我會診」,以避免誤診,用心實在令人佩服。他也提到對待病人要有誠意,他堅持照常用臺灣話做為行醫的用語,而不說當時所謂的「國語」日語,書中有段記載,「當時日本憲兵到韓內科找他的麻煩,監視他一定要在診療時與病人說日語。韓醫師反請該憲兵,以不用翻譯,聽病人用不純熟的日語,寫下紀錄看看。這位日本憲兵以為這並不是難事,但是卻根本無法照錄,於是表示放棄。韓石泉乃對其說:『醫師問診的工作,有時比觸診還來得重要,沒有病狀記錄,我是無從開立處方的。』,這是何等令人佩服的醫師情操!在第44章「民病民瘼事事關心」裡,提到他在1953年第十屆醫師節,以誠摯之心撰寫了「醫師十箴」,公開發表他的座右銘,也是臺灣醫界膾炙人口的軼事。今日醫學教育強調除了注重醫師技巧,也應該注重態度,事實上幾十年前韓醫師就徹悟了這個道理,而他不僅以行動自律,而且主動地與醫界分享。




 




四、性情中人的性格,兒女眼中的慈父




 




  韓醫師在長子良哲1歲夭折時,所寫出的文章令人深深感受到,做為一個醫師與父親,卻無法挽回愛兒的生命所發出的慨嘆,「良哲的生,向我們展現了親子之愛;良哲的死,向我們展現了對鄰人的愛。」,「由於良哲一人的死,我們更發現了無數個受苦而垂危的良哲。」真是字字催人眼淚。在本書的本文以及最後的附錄裡,讀者可以看到韓石泉醫師的幾位子女對父親的追念,也讓我們深深感到一位為台灣蒼生的健康付出這麼多的心力,為臺灣的民主、人權,挺身而出的韓醫師,居然還能夠對子女有如此深遠的影響,真是臺灣人的好榜樣。




  本書的附錄(五)是韓石泉醫師日記拾穗,許多一、兩句話的雋言充滿了智慧,我個人尤其喜歡的一句話是1962年6月20日「書買得多,而讀得少,是我感覺痛苦之一。」真是深得我心。




  最後我要向作者莊永明先生表達我由衷的敬意,他是國內少有的台灣史學者,對醫學史方面特別有研究的專家。在這本書裡,他收集了許多韓醫師當時的時代背景資料,使讀者更能體會韓醫師在那種時空背景,卻能有那種看法與膽識之難能可貴!另外也讓我充分體會到,一位單純的文學工作者與史學家的不同之處,我相信這樣的一本好書,可以激發我們年輕的醫學生與醫師好好思考我們醫界對社會的使命感,見賢思齊,作一位不為威屈,不為利誘的「行醫的自由人」、「有尊嚴的台灣人」,這正是我們今天台灣醫界所面臨的最大考驗。




 




........本文取自「當代醫學」月刊94年4月號第380期294~296頁)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