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民間信仰所祭祀的「五顯靈官」,為福州一般傳說殺身成仁的五位舉子。相傳明朝年間,正值科考時期,有五位舉人赴京趕考,恰巧同宿在福州城內一間客棧,五位舉人便義結金蘭,分別是張元伯、鍾士成、劉元達、史文業、趙光明。當晚五人竟然都夢見福德正神托夢告知五月五日子時,福州將有瘟疫之災,城內的五口大井是瘟疫來源,瘟神會在井內下毒。五位舉子商量結果,決定犧牲自己,各自選了一口井,在五月五日那天縱身跳入井中,以警惕民眾不要引用井水而免除瘟疫之災。福州民眾為了感念五位舉人的大仁大勇,在福州城內建立一座「五靈公祠」,後來地方官將這件事情奏報皇帝,於明憲宗元和七年五月勒封為「五福大帝」,上帝更特封他們為「五路瘟神」,來掌管民間的疫政。

五福大帝又稱五方瘟神,五毒大神或五靈官為民間的逐疫之神,目前一般據說源起自於福州。所指五人為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和趙公明。相傳五人夜遊,因見瘟鬼於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書示警而死,後人感念其捨身救人而建廟祀之,後經天界玉皇大帝封張為顯靈公,鍾為應靈公,劉為宣靈公(也稱劉主公),史為揚靈公,趙為振靈公,合稱為「五靈公」,專為陽界驅瘟除疫,保境安民。最早為福州一帶的鄉土保護神。這項傳說成為「五瘟神系」的由來。


  張部主宰顯靈公張元伯(七月初十日聖誕)


  鍾部主宰應靈公鍾士秀(四月初十日聖誕)


  劉部主宰宣靈公劉元達(三月初三日聖誕)


  史部主宰揚靈公史文業(九月初一日聖誕)


  趙部主宰振靈公趙光明(三月十五日聖誕)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臺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臺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她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八家將的組織與操演(五福大帝駕前之將)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來合稱「八將」,而組織結構較為嚴密完整的為十三人陣,即:什役、文差、武差、甘爺、柳爺、謝爺、范爺、春神、夏神、秋神、冬神、文判、武判。他們的發令程序大致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范謝捉拿─甘柳刑罰─四神拷問─文判錄供─武判押犯。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實際上八家將操演的主要內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擊有圍捕,行進時必走「虎步」(即八字步),擺動雙臂和法器,以製造威勢、壯大陣容,產生鎮嚇之功;法器包括:令牌、魚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鋸刀、法扇、瓜錘等;至於圍捕陣法則有「踏四門」、「走七星」和「八卦陣」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