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69,由中研院陳仲玉教授在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境內的曲冰部落發現台灣第一個高山遺址-曲冰遺址。 然而過了28已出土文物將近十四萬件目前保存在中研院,依然沒有等到文物館的興建,曲冰不但有史前文化遺址也是布農族.賽德克族.泰雅族,中部傳統領域的分界點目前部落以發展有機農業為主。


以往埔里到曲冰必須由霧社遠繞車程少說也要一個半小時,2009-4-1371線及83線道路開通之後埔里到曲冰只要半小時,族人希望整合曲冰遺址及部落資源發展部落觀光,因此積極向中央政府要求興建文史博物館。


 



From 中國時報  2008.08.11  沈揮勝/南投報導



     誰來救救曲冰遺址?本島各原住民族都傳聞有矮黑人,但缺具體實證。七○年代,考古學者陳仲玉在濁水溪上游發現台灣最大規模的高山史前遺址,大量的迷你石棺引發小矮黑人聯想,但這處三級古蹟「曲冰遺址」,廿年來任憑風吹雨淋,目前已形同廢墟。 南投縣文化局長陳振盛沉痛地表示,地方無力處理,中央也把它丟著不管,這一個最有資格代表本土先民、出土石器和陶片多達十四萬件、年代達兩千七百年的珍貴遺址,是否將毀在我們這一代!


     南投縣仁愛鄉濁水溪上游的曲冰遺址,面積至少三千七百平方公尺,陳仲玉分三階段開挖出六分之一,已找到一百七十一座石棺。由於棺槨尺寸偏小,近半長度甚至只有一公尺,「矮黑人聚落墳場」傳聞不脛而走。 該遺址經碳十四檢測分兩個文化層,分別為二千七百年及一千三百年。數以萬件的石刀、石簇、石玦、石紡輪、網墜等史前文物外,整齊排列的石棺和部落基地最引人矚目,惜因地質及風化因素,已無骨骸。



     該區高山阻絕,公路未開通時無從進出,所在地萬豐村的布農族於八十多年前迫遷而來,泰雅和賽德克人定居附近也不超過一百六十年。至於矮人住過的揣測,陳振盛及當地村長廖金池反倒是傾向兒童夭折率高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以坐姿行室內葬。 陳振盛認為,遺世深山的「曲冰人」,應為台灣最「原生種」的人類先祖。長濱和十三行等靠海遺址,外來的嫌疑較難排除,後者的出土物中,還包含「開元通寶」,而曲冰文物,全是人類最原始、最樸拙,未受任何外界汙染的初民文化。


     曲冰遺址現況,四周圍繞生鏽的鐵絲網,已開挖部分覆蓋著半爛的瀝青紙,風吹雨打,無人管理,掀翻、移位,毫無保護作用,有如廢耕農地上的破帆布。相較於晚十多年才發現的十三行遺址和台中市惠來遺址都已蓋了博物館,完整性最高的曲冰遺址,連基本防護都闕如。 陳振盛表示,前縣議員謝汪汕、張國華曾透過縣府報請中央建博物館,得到答覆是「無相關預算」。眼見這群比孔子還要年長的古蹟任憑日曬風化,村長廖金池心焦、不捨,沉痛吶喊「誰來救救曲冰遺址!」



曲冰遺址 昔日聚落代表 今日已成廢墟

 

From  文╱吳孟芳2000/12/07 第246期 New Taiwan

 

 

從發掘到維護 陳仲玉感灰心

 「不維護,就沒價值!老實說,我認為這個遺址,已經沒有三級古蹟的條件,早已是一個廢墟了。」曾親自帶領考古隊,挖掘曲冰遺址的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仲玉,面對曲冰遺址現今的窘境,感慨萬千。其實,曲冰遺址就在從霧社通往曲冰的路上,就在過松林不遠的馬路旁。但是坦白說,若不是有熟悉當地的人士指引,有誰留意到,看起來都一樣的路旁雜草堆中,會有一處是三級古蹟「曲冰遺址」的所在地呢?帶領我們參觀的萬豐村村長余陳秀菊,指著面積七百平方公尺,原本預留作為博物館展示用地的遺址現場說,現在除了鄉公所每年除草五次外,沒有其他的維護辦法。但是草除了又長,除了又長,怎麼看都是一片雜草堆。加上沒有任何一個解說牌,很多人興致勃勃的前來,卻都是敗興而歸。

 七○年底,陳仲玉因為參加霧社--武界健行隊的關係,來到了曲冰,並在沿途三處都發現有史前石器。經判斷後,陳仲玉認為有詳細調查的必要性,便向國科會提出濁水溪上游考古計畫。經過研究,陳仲玉認為曲冰遺址是濁水溪上游十九處遺址中,最具潛力的一個。著手試掘後,這才發現曲冰遺址是一處古代的高山聚落。


 在曲冰遺址之前,享有盛名的卑南遺址、十三行遺址等,都是分布在平原地區。而曲冰遺址,卻是第一個發現位居深山、海拔在九百二十三公尺以上的山地聚落。在出土的四十八間房屋單位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聚落的完整性,「這麼具體的山地聚落形式,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山地遺址可以超越,曲冰遺址可以說是台灣山地型遺址的代表。」陳仲玉說。


 在發掘曲冰遺址過程中,陳仲玉所帶領的中研院考古隊,也曾因為經費不足而停擺一年。在媒體廣泛報導與惋惜之際,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孫運璿遂指示教育部盡力協助,解除了經費上的疑慮,也使發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於是經過前後考古隊三次遺址的發掘,曲冰遺址的發掘工作,終於在一九八七年八月才告一段落。陳仲玉估計,曲冰遺址的面積有一公頃左右。然而實際卻只發掘了三千多平方公尺的範圍,其餘未發掘的部份陳仲玉表示,是為了保留現場,也為了留給擁有較優良儀器的後代子孫發掘之用。而大部分的考古現場也在文物取出後回填,另外較大型的石板棺、房屋基礎則留在原在。總計曲冰遺址出土了二千九百多件石器,包括耳玦、墜子、手環等裝飾品,十萬多片陶片與七十二具石板棺。
 

   根據發掘得到的資料顯示,曲冰遺址一共涵蓋了二個文化層,根據出土文物碳十四檢測結果可以推測,第一層文化層距今約二千七百至二千三百年前;第二層文化層則距今為一千三百年到九百年之間。「而曲冰遺址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如此完整、具體的高山遺址在台灣是很難找得到的。」陳仲玉說。不料就在一九八八年,曲冰遺址古蹟檢定之際,陳仲玉卻因為作研究的關係赴美十個月,回國之後才知道曲冰遺址被判定為三級古蹟,由縣政府負責管理。「就我十多年來擔任內政部古蹟小組委員,我知道,像曲冰遺址這麼具體山地聚落的遺址,最起碼也應該是二級以上。如果當初是由『省政府』接管,或許曲冰遺址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了。」


 陳仲玉表示,如果他當初在台灣就好了,如果他在台灣檢定古蹟的時候,就可以把曲冰遺址的特殊性詳細說給古蹟小組知道。言談之中,陳仲玉多次為自己的缺席懊悔不已,今年六十五歲滿頭白髮的他,談起曲冰遺址竟是數次哽咽。「曲冰遺址從南投縣長吳敦義、林源朗都沒能有所作為,其實南投縣有許多不錯的古蹟,但他們卻只重視清代以後的古蹟建物,對於史前遺址並不關心。最有可能關心的彭百顯縣長,上任後卻遇到九二一地震,地方重建所需的經費龐大、又官司纏身,現在大概無心照顧曲冰遺址了。」

 一九九三年,陳仲玉還曾接受過南投縣政府委託,著手規劃曲冰遺址維護案,然而計畫完成至今七年餘,曲冰遺址還是原先的模樣。雖然遺址四周架起了鐵絲網,防止遊客在未經同意下進入,但鐵絲網阻擋不了的還有風吹、日晒、雨淋......。眼見大約同期發掘、耗資五十九億的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明年就要在卑南遺址附近成立。預計經費只有六千萬的曲冰遺址維護及博物館,卻仍不知何時才能執行,這幾年多方奔走還自掏腰包維護遺址的陳仲玉說,對此,他早就灰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