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南縣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台灣詩路位於:南縣鹽水鎮田寮里68-1號 )

2009-10-4 帶著秋意及鄉土味的台南鹽水鎮之 台灣詩路步道及民宿 (台19線109K)


2011-3-13 荒野南一團 準奔鹿 60 K 單車走訪 老鹽水 及 台灣詩路


月港八景 --鹽水昔日為南臺灣最重要河港之一,是八掌溪與急水溪自然形成一個三角地帶的中心市鎮,溪水分流勢如彎月,故稱月津或月港如此得天獨厚的水鄉,衍生月津八景:聚波漁火、興隆水月、蓮寺荷鄉、東門曉月、禪寺甘泉、里仁松濤、赤兔望月及月池鼓蛙。鹽水鎮是台南縣最早開發的城鎮,昔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排名,「月津港(又稱鹽水港)」指的就是今日的鹽水鎮。可是一般人提到鹽水,大多停留在元宵放蜂炮的印象,讓人忘了它的獨特歷史地位。 鹽水的沒落,令人感嘆,直到12年前月津文史工作室的出現,一點一滴喚醒鹽水人重視文史,再至近年縣府統籌「月津風華再現」大改造工程,鹽水又慢慢重現昔日的風采,儘管仍需假以時日,鹽水人相信未來鹽水的發展可以期待。 從「南瀛第一街」橋南老街走進鹽水,遊覽百年老宅、護庇宮、月津港遺跡、歷史建築八角樓、縣定古蹟大眾廟、蜂炮起源地武廟等歷史景點和狹窄的街道,就可得知鹽水港這300多年來的地形、地貌、發展興衰的變遷,足証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歔,帶點憐惜。


昔日嘉南樞紐 15年來重整文史


明鄭時期,鹽水位處北有八掌溪、南有急水溪出海口的地帶,屬倒風內港(河港),因注入的海水帶有鹽分,故稱「鹽水港」,又因河港形如半弧彎月而有「月津港」之名,清朝時與中國福建直航,商旅絡繹不絕,十分繁榮,成為嘉南地區歷史文化、政經、交通中心,人才輩出。 即使後來因河港淤積,鹽水在日治初期依舊盛極一時,但到了後期傳言仕紳迷信風水地理,力阻鋪設縱貫線鐵路和省道,唯恐斷了龍脈影響地方繁盛,結果地方發展從此轉向新營。鹽水的沒落,到了15年前林明(方方土)、郭義明等在地人成立月津文史工作室,有了重現月津風華的覺醒。工作室從最基本的蒐集文史資料和老照片開始有系統整理和出書,又扮演「社區學堂」的功能,教育營造人才,結合橋南里長林火木等居民保存橋南老街和百年老宅運動積極營造老街風華,再至開闢「台灣詩路」園區,終於公部門有反應,在八角樓、大眾廟陸續重建後,斥資億元執行「月津風華再現」計畫。


改造關鍵...整治月津港 統合各單位


「月津風華再現」計畫的硬體工程陸續展開,而以月津港的整治居關鍵地位,未來如不能去除污水臭名,恐令觀光客掩鼻卻步,此外,鎮內發展觀光現呈多頭馬車的問題,有必要成立類似地方性觀光協會來統合。目前鹽水歷史景點如八角樓、大眾廟、護庇宮、武廟都已陸續重建或改善,而改造規模、經費最大的「月津風華再現」計畫則大致分為橋南老街景觀再造、月津港親水公園景觀改造、污水整治、永成戲院重生修復和點心城營造等部分。


其中橋南老街再造工程進展最快,已鋪設紅地磚、古井噴泉造景和藝術街燈等入口意象,污水整治已新建污水過濾設施、挖除月津港部分河域底層污泥,其它景觀硬體工程和截流整治部分尚待施工。地理位置居中的月津港尤其是整個改造計畫的關鍵,如果未來河域仍是惡臭難聞,空有美美的景觀,也不能吸引遊客,或到此一遊後,下不為例。而鎮內觀光服務系統由各角頭廟、協會、2遊客中心各自為政,難免有心結,勢必須重新整合,才能再展鹽水風華。


林明(方方土) 愛鄉做推手


鹽水月津風華再造,沒有人會否認當初月津文史工作室發起改造、激發鎮民自覺的貢獻,工作室執行長林明(方方土)扮演重要推手,學農、做農的他,用愛鄉土的心持續投入改造、社造運動。 提到再現月津風華,1996年由鹽水在地人林明(方方土)和郭義明等人組成月津文史工作室可說是個起頭,工作室開始有系統蒐集保存鹽水的文史資料,並和林火木、鄭永雪等人發起保護橋南老街老宅運動,他說「讓鹽水人了解過去的光榮歷史,自然對再現風華有份使命感」,有共鳴就好做事。


林明(方方土)熱愛家鄉和家鄉的歷史文化資產,為了了解更多歷史,他甚至跑去讀成大歷史系畢業,並集合更多在地力量擴大成立月津文史發展協會;7年前他又在地處偏僻的故里鹽水鎮田寮里,打造全台第1條台灣詩路文學步道,默默無名的小村落從此聲名大噪,觀摩絡繹不絕,跌破許多人的眼鏡。而在這些成功紀錄的背後,當然也有蜚短流長,甚至誤解工作室團體已然有過多商業氣息,但沒讓他放在心上。不管他是農夫、詩人或是文學家、社造運動者,靠著身上這股熱愛鄉土的傻勁,有朝一日要再現鹽水文學造鎮、文化觀光榮景,再寫一頁月津風華,就像也是鹽水子弟出身、主導月津風華再現計畫的縣府城鄉處長吳欣修所說的「努力過後也就不會有遺憾」。


台南鹽水,大多數人會想到元宵節的蜂炮慶典,也有些人會想到意麵。其實鹽水精采的景象絕非僅有蜂炮,經典小吃也不只有意麵。在這座質樸的小鎮上走一遭,你會發現鹽水處處皆有迷人的歷史舊韻、文化芳香。 元宵節的蜂炮,是鹽水在人們心中的經典印象。正因那樣絢麗奔放的景象在人們腦海中已根深蒂固,以致於當來到卸下蜂炮光環的鹽水小鎮時,反而格外寧靜素樸,不免要在心中低嘆,「原來安安靜靜的鹽水,也是這麼有味道啊!」 鹽水其實本來亦曾繁華一時。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自古有月津、月港之稱的鹽水,昔時有通船之利,為商旅貨物往來之樞紐,繁榮氣象直追安平、鹿港。而今雖已繁華落盡,但走在橋南老街上,依稀還可嗅出當年的街市風情。


老街目前還有幾幢房子修繕中,尚未能見全貌,但數月前重新鋪好紅磚道後,頗增幾分古韻。老街口今年亦完成月津港親水公園,雖與過去舟船往來之景象大不相同,但河畔青綠,散步是挺舒服的。
老街上最值得一瞧的,應是擁有超過200年歷史、傳承6代的「泉利鐵店」。這處打鐵老舖,裡外幾乎仍悉如舊貌,暗沉的色調、古老的木梁,無處不顯佳美舊韻,如碰上師傅李一男、李信賢父子正在打鐵,千錘百鍊的匠師技藝更令遊人紛紛駐足。鹽水另一處必訪的地方,是肇建於清道光27年(1847年)的八角樓。此木造建築當年原為從事紅糖事業的「葉連成商號」,本是三進院落,今雖只存第3進,但其古樸典雅依然迷人。廟宇也是造訪鹽水可賞之建築。鹽水有武廟、月港護庇宮、大眾廟聚波亭、伽藍廟等多處廟宇,其中年舉辦蜂炮盛事的武廟,在廟旁設有文物館,可一探蜂炮相關文物。而主祀雷府千歲的大眾廟則有不少傳奇,比如這裡的土地公等神像從多年前開始傳出鬍子逐年變長、變黑,就吸引不少人一探究竟;此外,廟內還有座小財神廟,竟是以麻將堆砌而成,同樣令人稱奇。


此外,鹽水的天主堂更令人大開眼界。它除了建築外觀具中式廟宇宮殿風味,裡頭所有的人物壁畫、聖像雕塑,皆洋溢濃濃中國味,其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幅鹽水版的《最後的晚餐》壁畫,不僅人物皆身穿中式的古裝,且拿筷子、吃包子,創意滿點。在市區還可以遊逛台糖鹽水車站,過去為運糖的五分車往來運用,如今雖早已卸下任務,但站房、月台仍整理的頗為雅潔清靜;在三福路上還有一處「月台理髮廳」,路過時可以一瞧,此店落腳鹽水亦近百年,保有兒時記憶中老式理髮店之模樣,令人覺得時光在此凝結。在市區賞看古意建築之後,可以轉往位於田寮里的「台灣詩路」,感受另一種散步的趣味。台灣詩路是一段透過社區營造並融入台灣詩歌文化的小徑,在路旁有連綿紅磚雲牆,磚上有陶板,分別寫著由賴和、路寒袖等80多位詩人作家寫下的約百首台灣詩,緩步其間,彷彿可以浸染幾分詩意。台灣詩路的旁邊,還有條美人步道,取名自道旁的兩排美人樹,綠意盎然,則另有一番情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