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勝由先生於1996~2000年曾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1994年出版的物種瀕危等級評估台灣的稀有及瀕危植物共計有375種,其中完全絕滅級(Extinct)1種,野外絕滅級(ExtinctintheWild)4種,嚴重瀕臨絕滅級(CriticallyEndangered)50種,瀕臨絕滅級(Endangered)88種,合計共143種,比例高達4成。本篇將介紹之海南草海桐則為列名嚴重瀕臨絕滅級之稀有植物。

草海桐科(Goodeniaceae)植物,全世界有10~11屬,共約400餘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等熱帶地區。台灣只有草海桐屬(ScaevolaL.)1屬,草海桐(S.taccada(Gaertner)Roxb.)及海南草海桐(S.hainanensisHance)2種。草海桐為分布於全島砂地至珊瑚礁岩之常見濱海地區植物,海南草海桐則為列名嚴重瀕臨絕滅級之稀有植物,目前僅知分布於台南縣沿海地區,數量極為稀少。

海南草海桐,又名姬草海桐、細葉草海桐。植株為多年生匍匐性肉質小灌木;莖光滑,匍匐狀生長,可於節上生根,直徑6~8mm,幼嫩小枝上被有硬粗毛。葉全緣,無葉柄,肉質,光滑,互生或近叢生常聚集在小枝條頂端,倒披針形,長2~4cm,寬2~4mm,不具中脈或中脈不甚明顯,亮綠色。花單生,無柄或具短柄,腋生,具雙苞片,寬約8mm;花萼合生於子房上,具5淺裂,裂片三角形,宿存,花萼管光滑,長約4mm,綠色;花冠二側對稱,具1唇,5淺裂,淡紅紫色,後漸變成白色,花冠內部有腺體和小刺狀的毛茸物,花冠裂片橢圓形,無翼,長約5mm,花冠筒長約6mm;雄蕊5,附著於花冠裂片的基部部位;花藥長約1mm;花柱反曲,頂端擴大成邊緣具毛茸之杯狀物包圍著柱頭,柱頭雙裂,且向下彎曲;子房綠色,二室,每室具1個胚珠,底生胎座;核果橢圓形,長6~7mm,寬4~6mm,淡綠色,成熟則為黑色。

海南草海桐分布於中南半島、海南島及台灣,在本島生長於西南沿海具鹽分之沙地,根據文獻記錄最早係由日本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先生於嘉義地區發現,過去僅於嘉義東石、將軍及台南沿海等地有發現記錄,但根據本組歷年之植物調查結果發現現僅存於將軍溪口一帶,生育地極為集中且狹隘,其生育地若遭人為破壞,或因天然災害導致微濕地環境改變,必使本種植物面臨絕滅命運。

因此若欲進行本種植物之保育工作,除生育地之保護外,大量增殖新個體進行移地保育應是另一可行之道。而增殖新個體的方法不外乎有性或無性繁殖,至於組織培養亦不失為一種既快速又能大量增殖之良好技術。

調查結果發現:海南草海桐全年皆可開花結實,惟在不同季節會呈現量的差異。果實成熟後不久,即會脫離母體掉落地面,但迄今並未於生育地發現天然下種更新小苗,此一現象值得進一步探究。

至於無性繁殖部分,因海南草海桐植株為匍匐性生長,且極易於節上生根,因此壓條法及分株繁殖法將是成活率最高的增殖方法,不過在數量上則恐緩不濟急,至於扦插繁殖法若能尋得合適之發根劑種類、濃度、栽培介質、扦插環境等控制因子,則將為增殖時最佳繁殖方法。

海南草海桐植株匍匐,葉常綠,小而密集,頗具觀賞價值,且能於惡地環境生長,是一極佳之海岸防風定砂及綠美化植物,可推廣為花壇或綠籬植物,因此若能於進行移地保育之際,同時推廣為綠美化之應用材料,將使保育工作收事半平縣圻車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