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線從屏東楓港下行到臺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再沿著東海岸往北,到台東縣南田與從楓港到台東的台9線連結,這樣的公路規畫將恆春半島的陸地緊緊的以公路框住,框成一個外貌如口袋的形狀,而縣199號及縣200號分別在口袋上方及下方自東北向西南切割,這雖然方便來此消費觀光旅客的交通,但是此地生物的生存環境卻因此被切割,棲地面臨破碎化的困境。大海是生命的起源,生命自大海轉向陸地以來,仍有許多物種生活在海陸交界的地帶,仍有許多物種在生命的某一個周期需要下降到海洋產卵或是溯源到溪河上游完成繁衍的使命,而快速便捷的柏油公路隨時會讓牠們喪命輪下,終止其族群的延續。一直以來,海岸公路都扮演著自然海岸線的殺手角色,每年九月是墾丁地區陸蟹降海產卵的季節,近年來保育風潮興起,每年九月也牽引著一群關心墾丁陸蟹的保育人士,發起護蟹過馬路產卵的活動。如果台26縣真的貫通的話,勢必將帶來更多遊憩及觀光人潮,所增加的干擾源將更加重影響生活在恆春半島上的生物,恆春半島上的生物,其未來又將往何處?人與自然間要如何達到和諧共生的境界,人類究竟要追求什麼樣的未來?大地究竟是屬於人類的還是萬物的,人類可以以什麼樣的角色及態度來面臨生存的環境。西雅圖酋長說:「倘若所有的動物都消失了,人類將死於心靈最深處的空虛寂寞。」阿朗壹古道的保存及利用正是我們思考人、土地、萬物之間關係的生命課題。










西起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東至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的台26線濱海公路,由於還有2路段未興建,至今未全線貫通。除了佳樂水至港仔路段,另一處尚未動工的「安朔至旭海」路段,也就是過去從恆春通往東部的「阿塱壹古道」,雖然是全台環島公路網「最後百分之一的缺口」,但也是全台灣最後一處未經人為開發、破壞,長達12公里的原始海岸。 在「為環島而環島」的思維下,公路總局一直希望,能補滿這處全台環島公路的「唯一缺口」,環團則不斷呼籲暫緩開發,保留海岸自然生態。今(10)天,由於環保署於190次環評大會中,將開發案退回專案小組重審,使得這片最後淨土,終於暫時獲得喘息空間。 2002年,台26線安朔至旭海段新建工程通過環評審查,並於2006年開始陸續施工。但因該地為生態敏感區域,公路總局遂提送環境差異分析,於觀音鼻與牡丹鼻兩處,改設置隧道以減少平面車道路段,以避開對海岸的影響,並於2009年12月8日通過專案小組審查,但由於仍需對生態保育計畫進行補充,因此於今日送至環評大會核議。


台26線示意圖s
(台26線安朔至旭海段新增隧道計畫示意圖。資料來源:google map/環保署,整理:陳寧)


環評委員李培芬認為,公路總局所提出的保育策略,包括增設兩隧道以減低平面道路量體、設置生物移動廊道、加強溪流與潮間帶保育等方案,可說已符合環評要求的標準。


但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表示,公路運輸不但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因素,若此段路線通車,根據運輸研究所規劃,每年將帶入近500萬的遊客量,是原有生態負荷量的35倍,不可輕忽。環委劉益昌亦指出,台26線緊鄰墾丁國家公園東側入口,目前墾丁所受到的環境破壞已極為嚴重,通車可能造成更大的生態衝擊。


劉益昌也表示,就文化資產保護的觀點,從荷蘭治台時期開始,台26線就是歷來荷蘭人、漢人往後山發展的路徑,並在過程中與原住民發生接觸,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國民政府來台後,該地段被列入軍事基地,才得以免除觀光及人為破壞,保有自然風貌,倘若進行開發,勢必會對這些遺跡造成影響。


且事實上,在環保署過往的幾次專案小組會議中,僅針對生態影響部份做討論,而未考量開發案對文化資產的衝擊,委員們更從未進行現地勘查。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指出,過去內政部營建署,曾將安朔至旭海段海岸劃為保護區,但因為《海洋法》遲未頒布,才無法公佈保護區範圍。邱文彥認為,台26線最後的這段缺口,不是「非開發不可」,目前也有替代道路,加上獨特的礫石沙灘景觀,曾被日本學者選為最能代表台灣的自然意象,因此建議應考量營建署的海岸管理計畫,保留這段自然海岸。


但環委鄭福田卻認為這樣的討論,有違程序,他指出,上述問題應於專案小組時就先提出、討論,否則若每次案子都送進環評大會了,才遭到退回,站在開發單位的「權益」來看,這種違反程序的作法,環評委員是「有缺失的」。


鄭福田對議事程序的質疑,也得到在場數位委員的迴響。由於支持與反對將此案退回重審的兩方各持意見,無法形成共識,環保署署長沈世宏決定採投票表決方式,最終以1票之差,決議將台26線環境差異分析,退回專案小組再審。





台灣至今仍保留完整原地貌的阿塱壹古道,要成為公路總局眼裡「濱海公路唯一未貫通的路段」或「台灣最寶貴的原始海岸自然生態」?「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10日環評大會再交手,在保留當地自然文化價值下,環委以8比7票,退回再審。阿塱壹古道雖暫得喘息空間,但公路思維不改,命運仍未卜。




根據184次環評大會決議,此案退回專案小組,「並請生態專長委員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會討論」,1月19日,環委對本案仍有修正意見,要求開發單位針對可能影響的47種保育類動物和14種稀有植物補充具體之補償計畫。故開發單位於本次會議提出環境差異分析。


公路開通帶來人潮  萬年生態勢遭破壞


台灣環保聯盟屏東分會理事長洪輝祥以Email書面表達對台26安朔至港口路段的生態評量與隱憂,由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王佳珍代為發言,其中指出:


「環評過程忽略環境衝擊與干擾,而影響的範圍涉及整個恆春半島生態系統,不止是道路兩旁的環境而已。其次,依照交通部估計,貫通後年495萬人次流量,比原來增加了35倍生態承載量;其原有道路無法負荷時,又會有擴建的需求。在龐大的遊客數夾擊下,將造成更多開發壓力,原本東岸低密度低干擾的環境特質,亦將消失,期待能維持原低度開發的樣貌。」


報告中也指出「公路運輸是全球暖化最主要元兇,並且扼殺千年古道、萬年生態廊道」。因此籲請保留低度開發、萬年廊道,為台灣留下一個充滿文化的古道與萬年的生態廊道。


公路總局表示本案會對15種保育類動物6種特稀有有影響。計畫中已縮減車道量以及工程量,並由原12公尺的車道減為9公尺。採用新式工法,減少生態衝擊,但提不出具體的保育策略。



古道價值難估計  環委應現勘


有環委指出,屏東和台東尚無共同古道系統之研究,因此古道文獻闕如。而阿塱壹古道是屏東平原到台東之間的道路,其價值遠超出現今所理解的,它可能是荷蘭在稍微能掌握全台之後,為了尋找台灣金礦產地所開發的古道。公路開發將毀掉一部分古道,也影響南田遺址及其他聚落。要能了解此地之特殊性,他建議委員到現場探勘。


「台灣最原始的一塊地有必要做這件事嗎?」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指出,阿朗壹的歷史價值與恆春半島寶貴生態有無可替代的價值,而陸路開發致使生態系阻斷,具有殺傷力,隧道、海岸道路,勢必影響古道。他指出,以往曾有單位對此段未開發的海岸做過調查,咸認自然生態應保留下來,設保護區。他說,此地原應為保護區的,而此次是唯一的機會,保留台灣的古道、海岸、自然景觀與文化價值,請環評委員審慎處理。環保署長沈世宏補充,此案不開發,還是有路可以環島,建議此案退回專案小組再審。


還有環評委員三度發言,表示公路總局報告太簡單,應理解古道系統的重要性。此次無論如何都該解決洪祥輝提及的文化問題,並從鄰近國家公園的立場來看恆春半島的重要性。


有環委堅持程序問題 要求公平對待開發單位


不過,也有環委堅持程序問題,認為環差分析不宜推翻環評結論,應針對上次會議作成的決議核定,會議一次又一次提出不同的反對意見,對開發單位「非常不公平」,並說還好本案不是私人企業,否則無法消受這些往返的成本。也有環委發言表示不該因為一封電子郵件而浪費大家的時間,應針對程序審核。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主席環保署長沈世宏裁定訴諸表決,並以8票對7票達成決議,「退回再審」。


@這裡的海濱地形極具多樣化,短短的幾公里可以發現鵝卵石海岸、群狀珊瑚礁海岸、沙岸、海蝕平台及鵝卵石礁岩混合海岸,海濱地形變化之豐富堪稱全國之最;旭海魚港北方的海蝕溝中,具有天然的海底溫泉;受到強風的影響,台地上的植物多以灌叢形式出現,形成了著名的旭海大草原;大草原下方的岩石因受到風化崩落的影響,成兩端針狀,是全台少有的釘子石。


再來說說海岸林的生態。海岸的林投樹上,是特有種保育類昆蟲『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的棲息地;零星幾處沙灘,當地的VUVU(老人家)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哪裡是綠攜龜上岸產卵的地方;背風面茂密的季風林,隨著河谷上溯,只要到 四百公尺 海拔的距離,即可觀察到熱帶及溫帶植物聚集的『植被壓縮現象』;旭海巫師作法的水獺(與雲豹同為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手掌,更顯示此處即將開發的山區,或許是除了金門以外水獺另一個可能出現的區域?


 


這裡的自然地理條件實在不適合開發道路。難道工程單位不知道恆春半島具有七處斷層帶,而目前公路即將開工的隧道路線將通過安塑斷層?難道工程單位不知道,這裡是全台灣最容易受到颱風影響的地方?颱風侵台的五條路徑,有四條會經過這裡,每年平均有一半的颱風會影響到這裡。


 


26線的開通,對當地的生活當然人會有影響。沒有永續經營的管理策略,便利的交通會帶來更多走馬看花的遊客,帶來更多的廢棄物、污染及破壞,不信的話請現在去看看旭海大草原及旭海溫泉的處境,在地的朋友表面上獲得許多,但也將失去更多;公務單位說以隧道的方式就不會破壞生態,那請問,施工過程中的廢棄土方如何處理?山壁開挖到一半,大片裸露的土地,遇到連綿不覺的颱風季節,難到不會形成土石流?


 


在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中,讓我深深體會偏遠地區原住民朋友的生活真的不容易,產業、經濟、醫療、教育與文化,都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投入。在地朋友關心的觀光發展問題,我認為應輔導當地社區發展深度的生態旅遊,讓旅遊收益回歸到社區,而不是現在這種消耗社區特色的大眾旅遊,僅僅被當作是恆春與墾丁旅遊的附屬旅遊區;加強偏遠地區醫療品質,設立直昇機停機坪,以供緊急救難之使用;保存少見的海岸線古道—恆春卑南古道(亦稱阿朗伊古道)。


 


開發建設容易,但一旦自然資源消失了,就不能再回復。行筆於此,回想到當初田野調查的總總,還有在部落裡學到的生態哲學,我不禁想到,台26線的開發,必然不是山林裡的祖靈所樂見的結果,那我們對後世又將如何交代?敬請施工單位及贊成開路的原住民朋友,三思在三思,一起保護這處台灣最後的海岸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