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CPR (叫叫ABC) 是目前醫界極力推廣的基本求生技能 , 其急救步驟近年來經過幾次的修正而變得應更簡單易學 大概玩過一次則一輩子就忘不了, 所以每個人應該都來玩一玩 壓一壓安妮, 至於自動體外去顫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又稱為傻瓜電擊器(一般民眾也可使用 新的AED會講話—請打開 power進行監測-目前病人是為危險心律不整建議電擊-請按1進行電擊-...............) , 目前台灣的每輛救護車上至少皆有配置一台 , 如再配合政府路繼續推展AED於公共場合的配置 (機場 飛機上 學校…), 將可期使一般民眾能夠熟悉並使用之.
下面是對於生存之鏈的介紹 有空看看:如此對於猝死病患的急救最重要的關鍵為 ”儘早求救 、儘早施予心肺復甦術 、儘早電擊去顫 ,及儘早施予高級心臟救命術 ”,此即所謂的”生存之鏈 “。生存之鏈的每一環節均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為猝死病患能否急救成功及存活之關鍵。 ”儘早求救” 的意函除尋求旁人協助之外,最重要的乃在於立刻啟動當地的緊急醫療系統,以便有專業急救人員可到現場協助急救並後送病患。“儘早CPR” 指的則是現場人員在確認病患無呼吸及脈搏後,立即對病患施予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以確保以人工方式維持病患最基本的換氣及循環。2005年的新版CPR指引進一步強調CPR品質的重要,包括 ”快快壓、用力壓、胸回彈、莫中斷”,意即壓胸速率必須夠快(每分鐘100下)、下壓的深度必須足夠 (4 ~ 5公分)、兩下下壓之間須將力量完全解除以使胸部可以完全擴張來增加靜脈血液回流,以及CPR當中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間斷以免循環中止。至於 ”儘早電擊去顫” 則特別適用於心因性猝死病患,因為不論是心肌梗塞、心肌病變或是心臟衰竭所導致的猝死,大多是因嚴重的心律不整 (如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 所致。心室顫動或頻脈唯一有效的治療為電擊去顫,因此雖然CPR可暫時維持病患的循環,病患最終仍須給予電擊方能使之除顫而恢復自發性的正常心律。過去電擊去顫只能在醫院由專業的醫療人員執行,然而過去十餘年來因自動體外去顫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發明與大量推廣,目前AED不但可交付救護技術員於院外使用,進一步並與一般民眾基本救命術的教育訓練結合,期使一般民眾能夠熟悉並使用,如此再配合AED於公共場合的配置,將使猝死病患於第一時間除了接受CPR外,亦有機會接受除顫治療,以期儘早恢復心跳及循環。在上述三個環節的配合下,接下來當然仍須有專業的急救人員接手,因此在院外緊急救護系統的良好的設計規劃下,配合救護技術員專業水準的提升,將使高級救命術從到院前一路延伸至醫院急診、心導管室及加護病房,病患方有較高的機會急救成功進而回復神經學功能,並針對潛在病因作根本的治療及預防措施。
2009 CPR guideline: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