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雄鳥美麗的體羽與飾羽,只見於其繁殖期大約有半年。分布於台灣的鴛鴦,於每年5月雌雄羽毛均開始脫落,換羽。這個時候,雄鳥的體羽,幾乎與雌鳥相同,由遠處很難辨別其差異。至10月後,約半年的非繁殖期間內,牠們完全脫離夫妻關係,成群結隊生活。到了12月冬至前,再次換成美麗的體羽與飾羽,並開始發情,進入戀愛期,尋找配偶結為夫妻。因之除了族群少,一般而言從前的夫妻重圓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此每年一再更換其配偶。

 


 

鴛鴦繁殖期從4月到9月,匹配成對的鴛鴦,就從事營巢。營巢於離地10公尺左右多在水邊喬木的樹幹窟窿洞中營巢,巢由墊在樹洞底部的乾草搭建成皿狀巢,巢內墊以親鳥的絨羽孵卵則由雌鳥負責,。每窩產卵712枚,孵化期2829天。

 


 

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為少見的鮮紅色,端部具亮黃色嘴甲。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頭套」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淺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為耀眼的桔紅色,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雌性鴛鴦遠不如雄性鴛鴦漂亮,通體顏色為暗啞的灰色,也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帆狀三級飛羽」雌鳥的辨識特徵為鮮明的白色貫眼紋,喙灰色。

 

 

台灣山羌也是分布在闊葉林的鹿科動物。牠的形體比水鹿,梅花鹿小,但是牠的習性卻十分的機靈,動作也十分敏捷,可以逃脫獵人的追捕。台灣山羌的生性膽怯,只敢在清晨,黃昏或深夜時出來活動,選擇的地點大都是接近水源的草原或森林。雄山羌有角而雌山羌卻沒有角。雄的山羌常會為了爭配偶而互鬥,把彼此打的傷痕累累。

 


 

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頭軀幹長 40~70公分,尾長 4.7~10 公分,體重多為 8~12公斤,體背暗黃褐色,吻及額暗褐色,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上胸和體側為灰褐色;雄羌額頭黃色具不分叉短角,每年會後脫落重長,角基部隆起;雌羌額頭黑色無角,僅具骨質隆起。雄羌上犬齒發達如食肉動物

 

本種為獨居性動物,全日均有活動,以日間活動較多,夜晚較少活動,但在凌晨時會有活動高峰。草食性,食物以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生性膽怯,遇敵害會先靜止躲藏後迅速逃竄;鳴聲似狗吠般的一連串短促高揚叫聲。為台灣特有亞種,由低海拔至海拔 3,000公尺之山區均有分布,天然闊葉林或混生林較常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