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廟天壇 since 1661)
天壇,也稱臺南天壇。地方居民俗稱天公廟。主祀玉皇大帝的道教廟宇。該廟原址本來是鄭氏王朝政府
官員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平坦空地,清治時期的1854年,才於祭天原址建廟立壇。為三級古蹟。
天壇所在位置稱為鷲嶺,為市內最高處。
台南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誕辰的「天公生」日,用擲筊方式選出爐主安置聖爐的做法一直
沿用到1850年代。因為漢人的台灣移民漸多,教眾有增無減。於是當地仕紳研擬於原天壇現址建廟安置
天公爐,而輪值爐主則成為該年度的廟宇經費資助人。1854年,台南市官民共同集資興建廟宇,於同年
8月動工,隔年完工。1855年完工的台南天壇正殿奉祀玉皇上帝聖神,右側奉福德正神,隨後並增建後
殿祭祀其他佛道神像。該廟不但成為臺灣史上首座壇廟,也是少見的天壇壇廟,另外,此間由官民合建
的天壇,更是以聖牌而非泥塑木雕神像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
該廟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的格局仍顯宏偉。除此,殿外龍形照壁、正殿的重檐歇山頂、後殿的雙斜坡硬山
單檐式屋頂,及各殿均有的起翹燕尾、屋架、斗拱都極具特色。另外,遍布廟內的「憨番」雕刻及高懸
屋桓的「一」字匾也頗為罕見,本廟「一字匾」、台灣府城隍廟「爾來了匾」的與竹溪寺的「了然世界
匾」合稱「台南三大名匾」。
道教壇廟設置大略可分為自然神祇壇廟(如天壇)及人文神祇廟宇(如關帝廟)兩大類。其中,天壇為
與上天交談的場所,因此祭祀活動必須於露天舉行,也就是於不設屋頂的壇上舉行儀式。天壇祭祀活動
僅為帝王才能從事的科儀,尋常民眾的向天祈福祭祀,就僅能於家中設爐向天祈福。相傳1661年鄭
成功佔領台灣後,官方的祭天天壇即設於「鷲嶺」,該小山丘即為台南天壇現址。因為該地頗為平坦,
閩南語亦稱天壇為天公埕。自此,此地點成為鄭氏王朝統治者每年祭祀上天的場所。
(府城隍廟-since 1669-府城隍廟的「爾來了」是清康熙36年(1697)立)
府城隍廟創設約於西元1669年(明永曆23年),是台灣最早的城隍廟。城隍爺為地方守護神,專管
百姓陰間諸事;與地方長官之掌理人間,分而治之。所以,當地若有新官上任,必先至城隍廟上
香祭拜。府城隍爺做為民間公理正義的最後守護神,是古今不變的信仰。府城隍廟為陰間的「府
衙」,其建築本身氣派十足,在台灣傳統廟宇中,算是規模頗大者。府城隍廟陰森的氣息,整體
陰森森的空間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廟內的空間,左右封閉,進深極長,不像一般廟宇強調寬敞明
亮的空間,幽暗深邃的氣氛很難發散,即使在大白天裡,也可清楚到陰暗氣氛。
懸掛於拜殿兩側大算盤是城隍廟不可或缺的飾物,象徵主神計算人間善惡是非,昭明法理。具警
世的作用,城隍出巡繞境時,大算盤也隨著同行,尤顯其重要性。
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 VS 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
府城最負盛名的匾額就是『府城三大名匾』,天壇「一」字匾.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台灣府城
隍廟「爾來了」台灣府城隍廟主祀城隍爺,乃是主管人間善惡禍福、綜理陰陽幽明的神祇;也是
世俗行政系統的反映,具有陰廟的風格與氣氛。廟中也呈現官府衙門的氣勢,黑底金字、粗獷有
力的「爾來了」匾額迎門高懸,正好符合「黑心的人進得了衙門,黑心的人進不了廟門」的諺,
彷彿訴說著:「你來了,又有幾個能逃!」 進了大門回首仰望,又見超大型的算盤高高地掛在門
楣上方,用來算是非,昭天理,觀人棄惡為善的。
大算盤是城隍廟不可或缺的飾物,象徵主神計算人間善惡是非,昭明法理。廟藏兩件大算盤,
一高懸於門楣上方,一懸掛於拜殿兩側,皆具警世的作用,城隍出巡繞境時,大算盤也隨著同
行,尤顯其重要性。 主神威靈主高居殿堂之上,垂拱而治;文武判官陪侍兩側,「七爺八爺」亦
隨侍兩旁,又有二十四司,乃城隍部屬,各司其職,儼然人間行政的反映。後殿主祀觀世音菩
薩,呈現佛道不分的民俗信仰特色。
府城隍廟的兩位門神的眼神會跟隨著人的移動而轉動似乎在監視著人間
府城隍廟之七爺可是用紙糊成的---------------------( 謝必安/身穿白袍)
府城隍廟-七爺/八爺/神像前對聯--
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 VS 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
紙做的府城隍廟八爺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又稱二爺:范無救/身穿黑袍)
位於側殿的古老文物----門樑及斗拱
位於側殿的古老文物----紙糊的神帽
位於側殿的古老文物----木雕的龍頭雀替
位於側殿的古老文物---- 剪黏的福祿壽作品
位於側殿的古老文物----香爐
(臺南東嶽殿又稱東嶽廟或嶽帝廟 since 1673,創建於明永曆二十七年)
為台灣最早的嶽帝廟,性質與城隍廟相近。由於具有守護地方的功能,所以很受到官方的重視,
經常整修,清代中葉的東嶽殿已是三進雙護龍,外有鐘鼓城隍廟相近。建築特色→建築體三進兩
廂、坐北朝南,目前只剩正殿及後殿仍維持舊貌,為承重牆及疊斗式木構架的混合構造。東嶽大
帝,又稱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因東嶽即泰山,職司泰山,權掌人間的福、祿、壽,懲惡罰
奸,為陰陽十殿明王的首席,也是陰司地府的主神,所以東嶽大帝對作奸犯科、做惡多端的人都
能明察秋毫、賞罰分明,深得民心,因而嶽帝誕辰的十日初一日,民間都虔誠膜拜,熱鬧慶祝。
正殿中央為仁聖大帝的奉祀區,左右兩旁並排滿神像,依序為功德司、牛將軍、七爺、速報司、
馬將軍及八爺。神像個個造型奇特,陰氣迫人,整個正殿氣氛陰森、凝重而肅殺,與陰間審判所
之特質不謀而合。正殿與後殿間有天井,左右有過廊,其餘各殿還供奉各種的冥府神明,後殿由
於高牆阻絕,光線不易射入,全廟充滿幽冥詭譎的氣氛,這是其他廟宇所少有的。 正殿後牆壁面
上,設有「天官賜福」的浮雕,此浮雕因人物表情生動 、色澤自然而常為風景明信片所取錄。
(開基武廟,創建於明永曆初期-1647~1683年),
是台灣地區最早的關帝廟,因為規模較小一般稱為「小關帝」,與別名「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
有所區別;入清後才正式改為廟宇的開基武廟,原是寧靖王府的鐘樓,民眾在裡面奉祀由鄭成功
部將渡台時從晉江土門關帝聽所奉請來的關公神像。開基武廟建築特色建築格局為一磚石木構、
三進之閩式平房,包括三川殿、過水廊、正殿,後殿則是在最近依次改建中拆除,主祀 關聖帝
君,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馬使爺及虎爺是供奉在三川殿右側牆上的小神龕中,這是因為廟地狹窄,
為了節省空間的巧妙安排。
開基武廟之虎爺是供奉在三川殿右側牆上的小神龕中
(祀典武廟since 1665)
俗稱大關帝廟 , 在赤崁樓南側 , 與臺南市之文廟並稱為臺灣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壯麗之古廟。本廟建於明鄭時期 , 與寧靖王府邸相鄰。現今規模為康熙末年所建 , 雍正五年列入祀典 , 固稱祀典武廟 , 每年春秋兩季祭以求太平 , 是為臺灣地區關帝廟之冠。主祀武聖關公,是民間信仰頗為廣泛的神明。在靈魂崇拜中,衪是聖哲英烈的一部分,因而信仰上衪幾乎是地跨四界:是商業之神;是結義之神;是勇武之神;也是伏魔之神。此外又涵蓋了儒、釋、道三教,是儒教的文衡聖帝,佛教的護法伽藍,道教的協天上帝。
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左側朱色山牆矗立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殿的高度呈起伏的變化,造型頗為美觀。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巍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前殿後及正殿前均設有拜殿,屋頂造型特殊。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和延平詩社。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士子以文會友之所。
祀典武廟觀音廳之微語觀音, 造型唯美
祀典武廟拜殿的香爐上有許多傳統的福獸
祀典武廟拜殿的香爐上有許多傳統的福獸-----龍及龍之九子
祀典武廟拜殿的北斗七星刀
祀典武廟拜殿的倒影
(萬福庵建-1658-明永曆年間)
廟裡主祀齊天大聖孫悟空,廟前樹齡高達二百多年的老榕,樹幹長滿樹瘤般的猴子群,背面自然
凹入形似水濂洞,民眾認係感染大聖爺靈氣之故,此雖為穿鑿附會,卻顯示民眾愛屋及烏,把老
榕神格化了。
照牆又稱照壁,即屏門之牆。為使他人不直接窺望或直進內屋,因此在建築物前面築一道牆,以
為遮避或阻擋之用。萬福廣前的照牆以紅磚為材料,採豎砌的方式,內百幾層紅磚成四十五度方
同斜砌。屋頂為二重脊,屋角曲線平緩。
(開基靈佑宮-1671)
主要供奉的玄天上帝,之所以稱為小上帝...主要是要與俗稱大上帝的北極殿有所區隔,而玄天上
帝, 就是中國人對於北極星的一種自然崇拜,對於需要遠渡重洋渡海來台的台灣先民,其信仰實
在是非常容易想像。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開天大帝、元武神,俗稱上帝
公、上帝爺或蒂爺公。相傳是北極星人格化的崇拜;又說與北斗注死的傳說有關,所以被屠宰業奉
為專祀的神祇;一般婦女認為玄天上帝是保護孩童的,所以每逢農曆三月三日上帝爺誕辰的那天,
都帶著小孩一起去祈求平安。
開基靈佑宮黑色的八卦旗---以「黑」為主的色彩與名家的壁堵彩繪是最大特色。由於主祀的 玄天
上帝是北方之神,根據陰陽五行,北方屬水,尚黑,因此全廟殿柱都被漆成黑色,無形中凝聚出
肅穆的氣氛來。
以「黑」為主的色彩與名家的壁堵彩繪是最大特色。由於主祀的 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根據陰陽
五行,北方屬水,尚黑,因此全廟殿柱都被漆成黑色,無形中凝聚出肅穆的氣氛來。走進正殿,
左右兩壁有府城名師蔡草如繪的「36官將」圖。據傳,36官將原為玄天上帝的侍從,玄天上帝為
收伏龜蛇 2 精怪,以官將為抵押,向保生大帝借寶劍伏妖。誰知事後,玄天上帝竟悔約不還寶
劍。這就是為什麼今天保生大帝廟裡也看得到36官將蹤影,而玄天上帝神像的配劍始終沒有劍匣
的由來
開基靈佑宮左右兩壁有府城名師蔡草如繪的「36官將」圖。36官將身騎造型獨特之猛獸,手拿奇門
盾甲之兵器, 非常有fun.
開基靈佑宮左右四大護法---綠紅黑金不同顏色的臉頰, 卻是一樣的嚇人
(臺南北極殿 since 1662)
俗稱大上帝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因地勢高亢,更顯現廟宇的壯觀魏峨。目前的前殿只得做成騎樓形
式,再上七級石階才是入口,中開三目,殿內保存有一方全臺灣最古老的匾額,為明寧晴王朱術桂於永
曆二十三年己酉(西元一六八九年)敬獻的「威靈赫奕」匾。
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開天大帝、元武神,俗稱上帝公。相傳是北極星
人格化的崇拜;話說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鄒陽湖打了敗戰,逃到一座上帝公廟躲藏,祈求上帝公保佑他渡
過劫難,後來,逃過元兵搜索的明太祖,在統一天下後,為了報答神思,遂於原處達新廟,重塑神像,
並赦封為玄天上南,御賜「北極殿」匾。目前民間所崇拜的玄天上帝像,是披髮破足,手持寶劍,腳踩
龜、蛇各一,象徵真君仗劍伏二妖的傳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