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府城大南門又稱為「寧南門」,是臺灣府城九個城門之一。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二五年),清廷同意當時巡臺御史禪濟布建議立柵門,由知縣周鍾理督建,乃於文廟前立大南門,當時為木造有樓臺之木柵門,為府城南通鳳山等地要道。後續以刺竹、綠珊瑚環繞木柵,增強防衛。
台南城的歷史
1725年築木柵城
1786年林爽文事件後,開始著手築土城。
1791年土城築成,開大北、小北、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東及小東等8座城門。
1835年張丙事件後,開始著手築大西門及大東門外的外城。
1862年大地震,土城半數坍塌,乃准以磚石修建。
1907年,日人拆除大西門及附近城垣。
1915年,日人拆除大北門及附近城垣。
1919年,日人拆除小南門及附近城垣。
1946年,小北門傾毀未修復。
1962年,大東門及大南門坍於颱風中。
1968年,拆遷小西門至成大校園重建。
1975年,重建大東門。
1977年,重建大南門。
大南門城牆
內城門門額題「寧南門」,係三層樓建築,樓頂採宮殿式,城臺上置炮二座。
城洞內嵌有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守城兵役勒索示禁碑記,為全臺唯一附有月城的城門。
巽方礮台的命名跟兌悅門有著相同的方式,這裡依八掛方位屬於巽方,所以稱為巽方礮台。巽方礮台是台南古城中的內陸砲台,在當年因為內亂的關係,所以台南城門已不足抵禦盜匪,變有外城的建造,巽方礮台是外城其中一座統樓,位址到現在都沒改變,不過旁邊是一座修禪院。
大東門位於東門路、勝利路口的圓環 ,昔日為舉行迎春禮之所在。為東區重要地標之一,屬於三級古蹟。城台為花崗岩堆砌而成,極為宏偉;門洞居中,城門東面的門額題字「東安門」,西面題字「迎春門」。
兌悅門,是「台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門,兌者即八卦的正西方,故名。是道光十六年建的雍城,位於現在文賢路、信義路街口,石額上刻著「兌悅門」,是現存四個城門中,以建築材料而言,算的上是最原始最古老的。
小西門為楊廷理任之府所建的,城門內刻「小西門」,門額「靖波門」原位於逢甲路和府前路的交叉口,因都是發展礙於交通,於一九六八年遷建於成功大學內,連同兩左古炮,也一同搬到該校區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