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林火車站位於臺南市官田區拔林里,拔林在古早時的地名為「拔仔林」,而「拔仔」就是番石榴。拔林車站位於拔林里的西側,未來曾文溪橋改建後,整個車站位置將會東移。乘西部幹線鐵路,由善化一路北上,會經過臺鐵最長的鋼樑橋-曾文溪橋,橋上的「ㄇ」字型電線桿讓人印象深刻。當火車經過曾文溪橋時,將與鋼樑產生共振,因此會有很震撼的隆隆聲;可惜的是,這座鋼樑橋也正面臨改建及拆除的命運,善化-拔林高架化完工後,路線將會東移,此段將呈現新的風貌。在曾文溪橋的北方,有一座小車站,從來沒有搭過區間車經過此段的旅客可能不會注意到它,這座車站就是拔林車站,由於車站不大,對號快車不需十秒鐘即可通過本站。拔林車站是建構在一處彎道上,這彎道的彎度不小,火車快速通過時,輪緣會摩擦軌道內側而產生噪音。目前拔林車站僅有區間車停靠,因此月台上並沒有設置列車車箱的號次燈箱,但是在月台的南北兩端設有「客」號誌牌及「電車4, 8輛停車」的告示牌,作為區間車停靠的基準。
曾文溪橋之電桿為「ㄇ」字型,相當特別。臺鐵現存的鋼樑橋中,以曾文溪橋最長,長度達711公尺,當列車通過時會與橋樑共振發出隆隆巨響。早期的曾文溪橋其實是紅磚的建築,1953年重建後為了紀念全台灣最長的河川橋,因此在拔林車站南方立有一座紀念碑, 曾文溪鐵橋是台鐵在台灣光復後,全台所興建的第1座鐵橋,明年將功成身退,這座橋建造歷史將近1甲子,當年維繫著台灣南北經濟命脈,縣府研議將這座鐵橋列為遺蹟。 跨越曾文溪,從官田鄉拔林至善化鎮東勢寮長7百多公尺,於民前十年所興建的第1代鐵橋,目前只剩1座橋墩及南北兩側橋台,第2代鐵橋於民國四十二年完工啟用 ,明年第3代鐵橋完工後將功成身退,昨縣府人員現勘第2代鐵橋,這座橋將成為南瀛新遺蹟。 曾文溪鐵橋未來規畫成為景點,在場的官田地方人士都非常贊同,不過曾文溪每年颱風豪雨期間都會暴漲,鐵道又有安全顧慮,民眾要參觀保留下來的鐵橋,可能要縝密規畫才行。 鐵橋保留下來固然好,但每年仍需維護費,未來這筆預算必須事先籌措,鐵橋能列為台南縣的遺蹟,做法值得肯定,不過這座鐵橋要如何永久保固,又能成為地方懷舊景點,縣府可能需要花點腦筋進行規畫。至於台鐵曾文溪第3代新鐵橋,施工期間因鋼價一再飆漲,包商做不下去,工程因而停擺 ,風波不斷,最近台鐵已重新辦理發包施工,明年應可完工。 』
曾文溪舊橋為民前10年(西元1901年)日治時期興建,當時採單線通車,火車行車速度提高後,台灣鐵路管理局因而著手興建新橋。曾文溪舊橋鐵軌、鋼樑早已拆除,橋墩原有十餘座,亦於民國九十二年初因鐵道新建工程而遭拆除,目前剩橋墩一座及南北兩側橋臺各一處。曾文溪鐵桶橋:長達七百多公尺,是民國四十二年花了七百多萬元完成,也是光復後台鐵興建第一座鐵路橋樑,曾文溪橋維繫著國內南北經濟的大動脈,服役近半世紀後將功成身退。舊橋橋墩:為日治時期興建,建築材質為磚及花崗石,其構造分析如附表。曾文溪橋北側所立紀念碑,因位於新建北門玉井線新建道路施工範圍內,故遷移他處放置。民國四十年由於曾文溪河道改變南移嚴重,台鐵組鑽探隊鑽研地質,隔年動工,歷時一年四個月,用了水泥二千一百噸、鋼筋兩百零六噸、鋼梁七百五十噸,當時美援鋼樑未能如期運達台鐵還以拼裝的方式,搶先通車。台鐵曾文溪鐵道橋,百年來三代橋墩緊鄰共存,誠實不易,除為鐵到更迭的見證者,鐵橋營造材料、施工方法亦是工程技術史上之重要教材。2.哨站與紀念碑雖於移動時略有損傷,但大體完整,結構造型皆上乘之作,應予保留。3.為進行歷史建築之活化與再利用,有必要將曾文溪第2代鐵道橋全部保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