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條港:十七世紀中期,今台南市西門路以西的地方是一片汪洋,稱做「台江內海」,後來因為長年累月的淤積,才使得海岸線西移,成為今日所見的台南市。但台江的陸化並不是一蹴造成的,從汪洋演變到陸地的過程,曾有一段沼地的時期。當時執府城貿易牛耳的「三郊」,便利用在沼地形成的水道,開闢發展出五條可暢行貨船的商業機能港道,即為「五條港」,由北而南依次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五條港」在清初、中葉,是府城對外貿易的心臟地帶,繁盛一時。也因為港岸是郊商貿易的主要進卸碼頭,所以吸引大量大陸移民前來,從事碼頭苦力工作。 這些離鄉背井的苦力,為了鞏固碼頭地盤,同時慰藉思鄉之情,逐漸結合成以姓氏、祖籍為中心的苦力集團,寫下西區港埠歷史中特殊的一頁。1823道光年間,一場大風雨導致曾文溪氾濫,終使沼地填積成陸地,五條港因此嚴重淤塞,地利盡失、良港不再。
台南城的歷史
1725年築木柵城
1786年林爽文事件後,開始著手築土城。
1791年土城築成,開大北、小北、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東及小東等8座城門。
1835年張丙事件後,開始著手築大西門及大東門外的外城。
1862年大地震,土城半數坍塌,乃准以磚石修建。
1907年,日人拆除大西門及附近城垣。
1915年,日人拆除大北門及附近城垣。
1919年,日人拆除小南門及附近城垣。
1946年,小北門傾毀未修復。
1962年,大東門及大南門坍於颱風中。
1968年,拆遷小西門至成大校園重建。
1975年,重建大東門。
1977年,重建大南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