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糖廠閒置空間再利用 化身為蕭壠文化園區 活化園區營運及多元管理 轉型為台南縣博物館
「蕭壠」是佳里的舊稱,原為平埔族社名,意為「契約之地」,與新港社(新化)、目加溜灣社(善化)和麻豆社(麻豆),號稱西拉雅系(Siraya)四大社。蕭壟社的領域,位於八掌溪與曾文溪下游之間,也就是現今鹽分地帶的北門區6鄉鎮。佳里糖廠舊稱「蕭壠糖廠」,1906年創立,1909年開始製糖,也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製糖事業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因盟軍空襲被迫停工。台灣光復後,政府大力整修並恢復運作,之後辦理原料運送及客貨運輸業務,客運班車至二重港、隆田,貨運班車更遠至北門鹽場和七股鹽場,於六○年代達最高峰,這是佳里糖廠的黃金時代。隨著大環境改變,糖業終成夕陽產業,佳里糖廠1995年關廠。但不可否認的是,蔗糖產業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蔗糖文化開啟了台灣人的人文情感,糖廠空間更是觸動了台灣人的土地依戀。
隨著全球在地化的發展,蕭壠糖廠因具有廣大開放空間、雙排閒置倉庫、五分車鐵道,與其它使用狀況保持良好的服務設施,加上蕭壠地區過去為平埔族人的居住活動區域,台南縣政府因而積極規劃轉型為具有在地人文風華的大型藝文展演場所。台南縣政府並與台糖簽訂土地及建物租賃契約,利用廠區內閒置倉庫,規劃兒童科學教育館、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文獻館、南方俗民文化館、藝陣館、樂舞館、鹽份地帶文學館、3D立體大銀幕劇院系統及古代科技、科學遊戲館等文教設施,希望以兒童科學、地方文化、綠色科技、鐵道地景、糖廠景觀保存、生態發展等特色整體規劃,發展文化觀光。為加強「蕭壠文化園區」文化傳承的功能性,台南縣政府利用以前的佳里糖廠廠長宿舍閒置空間,成立「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蕭壠文化園區籌備處」隨後也掛牌成立,陸續辦理「尋根溯源」等系列展覽活動,讓更多的人注意到台南縣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也帶動「蕭壠文化園區」的藝文風尚。
「蕭壠文化園區」主題館區有14棟倉庫,其中展覽館10館、公共設施4館,展覽館主要展示商品及提供北門區文化藝術展演用特展館;展示平埔族、文物產業及宗教文物的南方民俗館;文獻史料及書刊等典藏的文獻館;另有藝陣館及充滿寓教於樂功能的兒童科學教育館等。目前,台南縣博物館已成立藝陣館、鹽分地帶文學館、西拉雅平埔文化館等,未來計劃陸續成立「南瀛開拓館」、「南瀛產業」等主題館,建構台南縣博物館。南瀛開拓館主要呈現台南縣地理變遷史,及出現在南瀛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為探索對象,使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更加深對土地的熱愛。南瀛產業館則以台南縣的產業為主角,其中尤以糖業文化最為特殊,因此本館以縱橫百年的南瀛糖業作為台南縣產業的代表,訴說南瀛糖業這曾經風光動人的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