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2010-02-18 中國時報
農曆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一家人總會排除萬難聚在一起,享受團圓的喜悅。從前春節的相聚,大家最重視的是吃,但現代人注重健康養生,很多人其實已經不想大吃大喝,春節大餐的魅力漸趨黯淡;若想要去風景名勝區旅遊,老實講,除非是有小孩的家庭,不然很多人也是蠻害怕到旅遊景點去人擠人的,今年的年假假期又特別長,一家人聚在一起,如果沒有事先安排好活動,難免可能會有點無聊。 平日生活、工作忙碌,家人親人和朋友,可能也沒什麼機會好好說說話,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兒孫四散,他們常常只能孤獨地生活著,要說話也找不到對象;好不容易,過年了,大家都回來了,兒孫環繞,就讓家裡的長輩、老人們說說故事吧。
他們說的,可能是自己驚濤駭浪的人生奮鬥,可能是整個家族的發展歷程,總之,肯定是跟家族裡的人切身相關的事情。很多時候,兒孫眼中的老人很可能不怎麼起眼、甚至還不怎麼稱頭,因為兒孫看到的長輩、阿公、阿嬤、爺爺、奶奶,多是退休了、養老的狀態,好像沒有在做什麼,但事實上,每個長輩都是一本豐富的活歷史,他們的人生能夠走到如今,青年、壯年時期,不知經歷過多少風浪,不知克服過多少困難,一步一腳印,才能讓整個家族開枝散葉,有了如今的光景;沒有一個長輩是平凡的,他們走過的大時代裡,有太多讓人動容的故事,如果兒孫輩肯安安靜靜聽阿公、阿嬤「講古」,一定會發現,原來他們這麼了不起,做過那麼多厲害的事,因而明白我們一定要珍惜老人家的生命歷程,因為那裡面蘊藏的就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一個社會,一路走來的軌跡。
平常時間大家都太忙了,大人要應付工作,孩子要應付學業,一家人往往沒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深入聊聊,更不要說沒有住在一起的祖父母長輩了,趁著年假的家族團圓時間,一家人就來好好說說話吧!特別是讓兒孫們知道更多一點家族中長輩做過的事、經歷過人生,是非常好的生命教育;家族中的晚輩後生,可以從認識家中長輩的人生,學習如何尊重、尊敬老人。所謂「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一個懂得看重老人的家庭才會有美好的傳承;一個懂得尊重老人的社會,就會在學習與經驗累積中,創造出更多資產與資源,讓老人家所走過的道路,成為兒孫的祝福。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內政部最近公布「九十八年國人平均餘命估測結果」,男性平均壽命是七十五.九歲,女性八十二.五歲。依據聯合國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達七%、十四%、二十%,分別代表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台灣已於一九九三年進入「高齡化」社會,經建會推估進入後兩階段的時間,將分別出現在二○一七年與二○二五年;如今台灣高齡長者處處可見,為喚醒社會對長者的關懷及對傳統倫理的重視,教育部建議增訂「祖父母節」,以促進祖孫的互動,帶動「重視道德」的風氣,也讓老人們感受到更多的尊重。
目前已有多個國家訂有「祖父母節」,如美國是在九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新加坡是在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天,葡萄牙則訂在七月二十六日;因應高齡化社會,國家之所以訂定祖父母節,是因為認知到祖父母是聯繫家庭和社會的關鍵因素,他們在傳承生命智慧、經驗以及穩定數代人關係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雖然教育部所擬定的祖父母節還沒有得到內政部的同意,但是每個家庭可以從自己做起訂定家庭的祖父母節,像春節這麼具有意義的日子、假期又那麼長,不正好是兒孫對祖父母表達關懷與敬意的最好時間嗎?對老人來說,兒孫願意傾聽他們的生命分享,知道兒孫以他們為榮為傲,或許就是最棒也最期待的春節禮物了。
十九世紀的詩人但尼生(Alfred Tennyson)曾寫過一首歌詠橡樹的短詩:「年輕,年老/都有如那橡樹般/你是如此地美化生命/春天飾以鮮綠/如黃金般的活力/在夏日勁舞/換成秋季/幽靜而去/穿上金衣/葉片終於相約落地/看橡樹挺著/樹幹及枝椏/有力的橡樹」。詩中描述的是一個人的一生如同橡樹經歷四季,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特色與力量;看待家中的長輩與老人,也該是如此;他們都是我們的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