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后宮位於台灣台南市,為主祀媽祖道教廟宇。該廟宇前身本為明朝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1683年,臺灣進入清治時期,才將該府邸改建為天后宮。經過幾次整修,現今廟宇的樣貌主要沿襲自1821年的大整修之後。大天后宮現今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164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北京自殺,中國陷入紛亂。1647年滿洲人進佔中國大部分土地並建立清朝後,自奉明朝正朔的桂王肇慶稱帝。桂王也是所有明朝眾王之一,為鄭氏王朝支持的正統。1648年,桂王則指派寧靖王朱術桂鄭成功的「監國」,駐地福建閩南。其功用實為鄭成功用來凝聚「反清力量」的明朝王室代表。


1663年,台灣的鄭氏王朝統治者鄭成功去世,鄭經繼位。1664年,為維持明朝正統之名,鄭經特從中國福建迎寧靖王來台灣。並於承天府(今台南市)府署(今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並供歲祿於朱術桂。此寧靖王府邸即為大天后宮現址。1681年,鄭經去世,鄭克塽繼位。1683年清將施琅取得台灣重要戰略地點的澎湖島後,鄭克塽與鄭氏王朝投降清朝,而寧靖王朱術桂則連同家眷一起自殺。傳統上認為施琅進佔臺灣後,即佔用寧靖王府以為居住。後來因避清帝猜忌,1684年特地將官邸改建天妃宮,主祀媽祖。但2006年福建莆田媽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蔣維錟認為:祀典大天后宮雖是施琅接受鄭克塽投降的地點,但肇始和改建都與施琅無關。況且施琅在1683年即已回朝,年代不合。


台灣第一間官建媽祖廟由寧靖王官邸改建落成後,欽定訂名大天妃宮,並正式誥封媽祖為「大天妃」。其廟宇內部除了將原有的寧靖王的寢宮擺設改建之外,並無太大更動。而施琅興建大天妃宮後,除了在廟宇廟程豎立「平臺紀念碑」之外,還請來自中國福建的師傅,雕刻陳祀兩人高的碩大媽祖像及順風耳,千里眼等神像,作為該廟宇主殿奉祀用。1685年落成後的二十年間,台南天妃宮有數度小幅度整修,並因主祀神祇媽祖從「天妃」的誥封改為「天后」而從原有的大天妃宮改為「大天后宮」,而此廟名沿用至今。


1818年,大天后宮因火災,廟宇建物與殿內匾額等文物幾乎全燬。災後,台南地區士紳決定於原地重建,並計劃新廟宇建築仍依原有四進的原有風貌。經過觀音亭、更衣亭、頭門、正殿、後殿、三川門、步廊等建物的翻修整建後,該廟宇於1830年整建落成,此次整修遺留下的廟宇風貌,沿襲至今。該廟因為是台灣第一間官方所建的媽祖廟,在20世紀前甚受台灣人所重視。除了多位中國清朝皇帝曾親自御書誥封外,清朝的台灣地方官員如,施琅藍廷珍林亮等官員也都親自參與該寺廟祭典。不只此,該寺廟也是清朝民變領導者朱一貴台灣民主國唐景崧起事宣示的歷史地點。該廟後進的一廂房,還曾短期被充用成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府,1896年6月10月,民主國總統劉永福曾於此辦公。


2004年6月11日清晨,寺廟管理人員開啟廟門時,發現正殿的大媽金身從胸部以上裂開並斷落地面,頭部、雙手裂成兩截。冕冠裝飾有部分損壞,臉龐稍損,幸大致結構仍完整。而廟方隨即以紅布覆蓋神像。同年11月17日,以擲筊方式評定匠師修復神像,由杜牧河獲選。2006年2月17日由總統陳水扁主持開光。神像修復期間,發現媽祖法相原為金面,經多年之煙燻變為黑面。經學者專家及修護委員會討論後,報內政部於2005年10月31日核准改為金面。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因為年代久遠,無論是外觀與內部所陳列的古蹟,當相當獨具特色。


在外觀方面,擁有四進,寬達三開面的大天后宮共約略有拜殿、觀音殿、三寶殿及頭門、正殿、後殿、三川門與步廊等部分。其中,拜殿拜殿採用十架捲棚棟架大木結構,為現存台灣廟宇中,獨一無二,觀音殿供奉觀音為寧靖王生前所祭祀,年代久遠。而三寶殿本為清朝官員祭祀時的所使用的更衣亭,19世紀中期,才改為三寶殿現狀。除了這些特色外,正殿後殿或三川門的古老龍柱或閩南式屋脊與屋簷亦相當古典美觀。在內部陳列古蹟方面,大天后宮也擁有許多匾額與碑紀碑文等。其中又以康熙御匾「輝煌海澨」、雍正的「神昭海表」、乾隆的「佑濟昭靈」、嘉慶的「海國安瀾」、道光的「恬波宣惠」、咸豐的「德侔厚載」以及光緒欽賜御匾「與天同功」等,最具有歷史價值。



台南原名赤崁,明永曆七年(西元一六五三年)荷蘭人於此築普羅民遮城,俗稱紅毛樓或番仔樓,亦稱赤崁樓,南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即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改稱東都,設承天府。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鄭克塽降清。翌年(西元一六八四年)四月,台灣歸入清朝版圖,置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此地隸屬台灣縣,為台灣府所在地,故亦稱府城或郡城,迨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乃將台灣縣改設於「大墩」一帶,台灣府亦轉至台灣中部。原台灣府則改設台南府,台南地名由是而生。

台南大天后宮沿革, 明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五月鄭成功病逝。永曆十八年鄭經迎接明寧靖王朱術桂渡台,乃將承天府署之南的西定坊,興建寧靖王府邸,供朱氏居住,並即以之為明室的宗人府(即一元子別館)。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清軍由鄭成功舊屬施琅率兵攻台,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及其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均自縊於寢宮而殉國。捨官邸為佛寺。施琅班師回朝,鑒於台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異,為收復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並以媽祖顯佑濟師奏請清廷誥封媽祖,八月,康熙淮奏,加封媽祖為「天后」,稱廟為「大天后宮」,清帝派禮部官員主持祭典,本宮自此成為「天后」開基祖廟,也是台灣最早官建媽姐廟。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起兵,稱「中興王」,俗稱「鴨母王」,在本宮登基踐祚,旋為清軍所敗。雍正元年,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親赴本宮呈獻「神潮徵異」匾,以謝神恩。雍正四年,以媽祖湧潮濟師事上奏,御書「神昭海表」匾,由台灣鎮總兵林亮暨文武官員,恭迎至本宮懸掛,僅廈門、湄洲神祠共有此匾之殊榮。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成立,總統唐景松、財務長連德政,司令部在今永福國小,總統府在寧靖王府,即本宮後側廂房。








繪大師-陳玉峰家族



府城彩繪世家陳玉峰家族擅繪廟宇壁畫、門神,傳承三代繪製過的廟宇遍及全台、數量破百,有台北萬華清水祖師廟、雲林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后宮等都深具代表性。


本名陳延祿,人稱「祿仔師」、「祿仔仙」或「陳畫師」。陳玉峰從小就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十餘歲時,正式拜來自汕頭的民俗畫師呂璧松為師,打下民俗畫深厚的基礎,尤其盡得呂氏人物真傳。後來,又赴大陸汕頭拜何金龍為師,研習國畫的傳統畫法,另一方面,也使他有機會與大陸彩繪匠師互相切磋,廣增見聞。 一九二五年,陳玉峰和潮汕籍的彩匠師攜手共繪澎湖天后宮,任主繪三川門的重任,對這一位年26方歲的年輕藝師來說,可謂難得的殊榮。隨後,他開始承接各地寺廟的彩繪工程。從民國14至53年這創作高峰期,他的作品遍及全省和外島,重要的代表作包括:嘉義城廟,台北艋舺清水祖師廟、高雄左營慈濟宮、及台南大天后宮、陳德聚堂等。


台灣氣候潮濕,廟宇也經常翻修比富,使得目前陳玉峰留存於傳統建築的彩繪作品並不多,台南、大天后宮和陳德聚堂是兩大欣賞重點。大天后宮共有16幅陳玉峰壁堵綵繪,包括三川門6幅、廡廊2幅、拜殿2幅、正殿5幅及後殿1幅、先後完成於民國32年和45年。


今日所見者,為民國65年及69年,分別由陳壽彝和丁清石依原圖重繪或仿繪。在府城的畫師界中,足以與潘家相提並論的,只有陳玉峰家族陳氏的人物畫,造型溫文儒雅、臉部飽滿豐潤。陳德聚堂4幅壁堵彩繪是陳玉峰晚年的代表作,完成於民國50年,設色典雅,技法成熟精湛,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作品。從陳玉峰彩繪落款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有鄭板橋之風其筆法、筆意、筆勢有書家的水準。而他的彩繪用筆抑揚頓挫較明顯,筆觸轉折有致,可能也與他工書法有關。


陳玉峰生前授徒多人,其中包括其子陳壽彝和其甥蔡草如,皆得其繪事精髓,當陳氏民國53年因肝疾病逝,享年65歲,以後南台灣彩繪陳派衣缽就正式由陳壽彝、蔡草如繼承。










鎮殿媽--為明代神像之造形(高一丈八尺),冕旈九游(即頂冠有垂珠九排,每排九珠,突顯褒封天后之尊榮。)原為金色面孔,因香火長年裊繞,以致被薰成黑色。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因故受損,同年委託張元鳳教授監造,杜牧河匠師施作,邀請日本專家森純一與長澤市郎技術協助。謹諏民國九十四年元月念七日午時起工,同年四月念七日時重安骨架,十月廿六日午時入聖安腹,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七日午時邀請陳水扁總統點眼開光,三百年來之金面法相,得以重光。






大天后宮配合地勢,建築由前往級級升高,典麗宏偉;尤其拜殿擁有台灣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配上重簷歇山的屋頂,比例優美,曲線昂揚,實為廟宇, 大天后宮配合地勢,建築由前往級級升高,典麗宏偉;尤其拜殿擁有台灣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配上重簷歇山的屋頂,比例優美,曲線昂揚,實為廟宇建築的佳購。 大天后宮的建築細部,如石刻、木雕、彩繪等,也相當可觀;豐富的歷史文物,舉凡區聯法器、神像雕塑、石刻木作、書法彩繪,無一步賞心悅目,稱上是集民間藝術之大成。殿內大批壁畫彩繪,多出自府城彩繪名家陳玉峰之手,穿梭直間,猶如置身藝術殿堂。建築的佳購。 大天后宮的建築細部,如石刻、木雕、彩繪等,也相當可觀;豐富的歷史文物,舉凡區聯法器、神像雕塑、石刻木作、書法彩繪,無一步賞心悅目,稱上是集民間藝術之大成。殿內大批壁畫彩繪,多出自府城彩繪名家陳玉峰之手,穿梭直間,猶如置身藝術殿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