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市鬧區的開隆宮,有屬於府城特有的民間習俗——每年七夕七星娘娘誕辰舉行的成年禮,仍讓這座古老廟宇地位不墜。清雍正10年(1732年)由浙江省寧海縣分香而來的開隆宮,建廟已有260多年,主奉三大生命之神:“注生娘娘”求的是早生貴子,“臨水夫人”可保生產平安,而“七星娘娘”則是孩童16歲前的庇祐之神,由於掌管的都是生兒育女等與女性有關之事,因而也有“查某廟”之稱。
開隆宮名聞遐邇的成年禮,是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時舉行,年滿16歲的青少年男女,只要穿過父母親所抬起的“七娘媽亭”,及鑽過七娘媽的神案,最後再將七娘媽亭放入火中焚燒,即完成“做十六歲”的成年禮儀式。開隆宮奉祀的七星娘娘都是軟身菩薩,所著衣物十分講究,每年誕辰開隆宮會請專人為菩薩凈身及換新衣新鞋,菩薩梳粧打扮期間,廟門緊閉,並有人在外把風,從三寸金蓮到披肩、頭冠,每一步驟都仔仔細細,往往需5、6小時才能換裝完成,煞費周章。
【乞巧會】--- 台灣府志:『人家女兒,羅瓜果、線針於中庭,為乞巧會』乞巧會台南府城婦女於七夕夜的傳統活動,是夜在月下設香案,備針線、花生、瓜果、凸粉、胭脂之類祭拜織女及牛郎星。祭畢向月引線穿針,穿進,解為針巧美兆;並向天邊拋凸粉,粉落臉上,解為面貌美兆。台南開隆宮正殿璧堵即有此種活動的彩繪。台南府城夙以刺繡聞名,婦女皆專女紅,故七月初七是日午亦又一俗,即放清水一盆曝曬日中,水漸熱膨脹而生表面張力,置針浮水中,觀盆內針下陰影諸狀,如係雲彩、花鳥、剪刀等形態,謂之得巧;反之則粗如槌子、係向鐵絲,則謂之得拙。此與織布、刺繡信仰之神明有關,歲有拜織女、祭械神之說。
由於開隆宮主祀7位女神,其「做16」的供品也相當特別,除了各項牲禮、麻油雞、油飯、麵線、四果等,為了符合女神們愛漂亮的心理,鏡子、梳子、茶油、胭脂、香水、針線,及鳳仙花、玉蘭花等適合妝扮的花朵,都在供品之列。 台南本地人「做16歲」,原本都是在農曆的7月7日,也就是七夕這天,但當天的人潮相當多,再加上民國80年台南市政府與廟方將其儀式化之後,更是人潮洶湧,於是有些家長會帶著小孩提早來做。
「做16歲」的主要儀式就是讓滿16歲的小孩在祭拜之後先鑽過七娘媽的供桌,再從父母舉起的「七娘媽亭」鑽過,最後再將「七娘媽亭」焚燒給七娘媽使用,儀式就算完成了。 七娘媽亭是由竹片和紙糊成,有1至3層不同大小,3層的由上而下依序是「蓬萊亭」、「百子亭」、「七媽殿」,都是七娘媽的住所,但價格並不低,3層的價格超過1千元。開隆宮的成年禮自七夕上午9時舉行,所有祭品可交由廟方代辦,含七媽亭費用為2500元,不含1500元。
開隆宮還有個有趣的習俗,就是每年農曆7月6日七娘媽誕辰前,廟方會請專人來為七位女神沐浴更衣,此時的開隆宮必定緊閉所有門窗,外面還有人把風看管,讓辛苦一年的七娘媽好好地洗個澡。七娘媽為軟身菩薩,身上服飾配件齊全,負責這項工作的信徒從內衣、裹腳布、羅衫、神袍、披肩全部卸下清理,再一板一眼地為她們穿戴整齊,每一步驟都不得馬虎,洗一澡,往往需花個5、6小時才能完成,相當費事。
開隆宮內除了主神「七娘媽」之外,還有「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陪祀,前者掌管的是新生命的降臨,後者則能保佑孕婦平安生產,三者合稱三大生命之神。
【乞巧會】--- 台灣府志:『人家女兒,羅瓜果、線針於中庭,為乞巧會』乞巧會台南府城婦女於七夕夜的傳統活動,是夜在月下設香案,備針線、花生、瓜果、凸粉、胭脂之類祭拜織女及牛郎星。祭畢向月引線穿針,穿進,解為針巧美兆;並向天邊拋凸粉,粉落臉上,解為面貌美兆。台南開隆宮正殿璧堵即有此種活動的彩繪。台南府城夙以刺繡聞名,婦女皆專女紅,故七月初七是日午亦又一俗,即放清水一盆曝曬日中,水漸熱膨脹而生表面張力,置針浮水中,觀盆內針下陰影諸狀,如係雲彩、花鳥、剪刀等形態,謂之得巧;反之則粗如槌子、係向鐵絲,則謂之得拙。此與織布、刺繡信仰之神明有關,歲有拜織女、祭械神之說。
由於開隆宮主祀7位女神,其「做16」的供品也相當特別,除了各項牲禮、麻油雞、油飯、麵線、四果等,為了符合女神們愛漂亮的心理,鏡子、梳子、茶油、胭脂、香水、針線,及鳳仙花、玉蘭花等適合妝扮的花朵,都在供品之列。
祭祀七娘媽最隆重的,要算是台南開隆宮的「做十六歲」。台南地區在農曆七月七日,凡家中有小孩滿十六歲的,家長都會帶著子女前往開隆宮還願。連橫台灣通史:『富厚之家,子女達十六歲者,糊一紙亭,祀織女,刑牲設醴,以祝成人,親友賀之。』台南人做十六歲的由來與五條港經濟活動另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云昔在台灣府成大西門外水仙宮前有五條港,郊行雲集,商業鼎盛,來往船隻皆由五大姓分據碼頭裝卸,其中不乏 仔工幫忙搬運,只有領半薪,所以當地工人家中,有小孩滿十六歲即在農曆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時舉行座十六歲的科儀,並告知鄰里分贈紅龜,請來工頭及親朋好友歡宴慶祝,並從此日後可領「大工錢」。
台南做十六歲的科儀是於七月初七準備麻油雞酒、麵線、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稞、二根帶尾甘蔗、金紙、經衣、七娘媽亭等祭品於門口祭拜,七娘媽亭是由竹架紙紮糊成的樓台,高約五呎有三層,各曾分別貼有福祿壽全、蓬萊宮、百子亭或七娘媽亭等字。若為男孩者做紅龜,女孩做雙連龜分贈街坊鄰居除了攜帶供品祭拜外,還有一象徵子女成年的儀式:父母手持七娘媽亭立於神案前,年滿十六歲的子女匍匐穿過供桌及七娘媽亭,男孩起身後須往左繞三次,女孩則右繞三次,稱為「出婆姐間」或「出鳥母間」,鳥母,據說是七星娘娘所託照顧小孩的仙鳥。祭拜的供品中,較特殊的有「甜芋」,取其「吃甜芋才有好頭路」的好口彩。有的人家也供祭香煙及檳榔,這是為七月日自鬼門關出來的「好兄弟」準備的。除了父母當子女做十六歲外,外婆家還須準備衣服、鞋帽、手錶、項鍊、腳踏車或縫衣機、雞、鴨等,在七月七日這天至七娘媽廟為其外孫(女)做十六歲,並設宴慶祝。
另方面,台南市的廟宇多源於福建泉州,依泉州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有拜七娘媽為乾媽(俗稱契母)稱為「新契」,至十六歲那年的七夕解除契約,稱「洗契」,表示脫離「契母子」的關係。可見做十六歲成年禮,與「拜契」有密切關係,台南至今仍有拜契的習俗,尤以安平舊聚落為盛,拜契對象一如「捾絭」,崇祀對象甚多,包括織女(七娘媽)、臨水夫水、註生娘娘、花公、花婆、三十六婆姐、床母、媽祖、觀音等,這也是台南現今七夕做十六歲的主要廟宇開隆宮、臨水夫人廟、安平天后宮所主祀的神明;拜契對象亦有男性神明,如郭聖王、大聖爺、文衡聖帝、玄天上帝或瘟王信仰系統等。
做16歲,是僅見於台南府城的習俗,而開隆宮則是維持這項傳統最久的廟宇。開隆宮祭祀的是「七娘媽」,因此又有「七娘媽廟」之稱。 七娘媽,指的是天帝的7個女兒,包含幼女織女在內;根據傳說,陷入愛河的牛郎織女怠忽職守,引得天帝震怒,一氣之下強迫倆人分居於銀河兩岸,原本天帝的命令是每月開放會面一次,誰知喜鵲卻傳錯話,變成一年只見一次,為了彌補錯誤,喜鵲只好在七夕這天,搭成橋讓分隔兩地的牛郎織女能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
鵲橋相會,一年一次,但日子總是要過,孩子總是要有人照顧;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是織女的6個姊姊悉心照料下長大成人,於是根據這個傳說,「七娘媽」成為負責照顧小孩的女神,而小孩16歲成年了,就必須回到廟宇中,感謝神明長期以來的照顧,這就是開隆宮「做16歲」的由來。 開隆宮是在清雍正10年(1732年)由浙江省分香而來,原本是內政部核定的古蹟,但整修之後古意盡失,已由古蹟之列除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