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學習、學習在地, 大廟興學是傳統聚落的文化力量, 也是知識分子返鄉參與之路; 台灣各地有村就有廟, 讓這些大廟動起來, 開創在地知識, 全民拚學習,守護好家鄉。
不考試、不點名,大道公廟學堂充滿笑聲與發問聲,大廟學堂成了學習平台,帶動民眾重新認識在地社區,開始累積在地人才庫,為振興家園注入活水。
「這裡很難找得到會寫社區營造計畫書的人。」台南市安南區安東里里長楊立興說,區內許多里長和意見領袖對社區改造都很有想法,但要把創意構想轉化為可執行的計畫,卻沒人做得來。
「人才是社區的靈魂。」台南市社區大學主任林冠州指出,民眾普遍有終身學習的需求;問卷調查發現,安南區居民認為台南社區大學路途遙遠,課程設計也較偏都會性格,對以農漁產業為主的安南區居民來說,欠缺吸引力。但大廟興學課程兼具農村與都會特色,居民接受度高。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說,大廟是傳統聚落核心,鄉民從生到死、調解紛爭和地方建設,都跟廟宇緊密相關。他從新生兒命名、當兵求平安符、結婚選黃道吉日到看下葬時辰,都會請在地的大道公(保生大帝)作主,一如西方教會與人的關係。他相信,大廟學堂可以扮演凝聚社區向心、公共政策討論、培育社區公民的重要角色。
吳茂成表示,政府推動十年的社區總體營造,雖然強調「住民參與」改善生活環境,但至今仍偏重於硬體建設,對發展社區人才的制度化策略則鮮少著墨。缺乏人才的社區就處於劣勢,因為申請改造經費要提計畫競爭,造成有人才的優勢社區一躍而成明星社區,弱勢社區仍翻不了身。
大道公學堂的寫作班不斷轉型,下學期將開「規畫書寫作班」,培養學員為家園改造提案。吳茂成強調,大廟興學運動除了要還原廟宇興學堂、辦教育的文化傳承本質,更重要的是產生新的知識力量,為社區培力,找回昔日「以廟領鄉」的型態,進一步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才是大廟興學的終極目標。
神殿當教室 二胡演奏雨夜花
周四晚上七點,台南市海尾寮的大道公廟「朝皇宮」內響起樂音,不是迎神的鑼鼓嗩吶,而是通俗的「雨夜花」。 原來這是卅五位「大道公國樂班」學員的二胡練習曲。來拜拜的善男信女,在廊下駐足聆聽,在巨大門神尉遲恭和秦瓊的守護下,跟著參與了一場大廟音樂會。這座大道公廟不太一樣,因為神殿還兼作鄉親的教室。大廟不只是庶民的信仰中心,「有拜有保庇」,更是傳播知識、豐富心靈的場域。 慷慨讓廟內迴廊、廂房作為練琴場地的朝皇宮主任委員吳進池,也是二胡班樂手之一。奏著二胡的吳進池,在神明注視下,拉琴拉得更起勁。
興學做功德 飛簷底下學上網
「興學是最好的功德,有學習就有保佑。」吳進池說,村落大廟俗稱「公茨」,過去在地方上可重要得很,不僅調解紛爭,還能主導村落發展,不像現在只是安太歲、求神問卜或到此一遊的觀光景點,「對信眾的實質幫助很有限」。經商有成的吳進池,去年初展開大道公廟「廟宇轉型」和「策略聯盟」,讓大廟和台南社區大學合作,在廟里辦起學堂。
橘色「大廟興學」四個大字,在廟門前科技LED燈上閃爍,夜裡看來格外醒目;傳統的宮廟飛簷下,竟有了最先進的無線上網環境,超炫!吳進池述說著,他打算讓大廟成為社區「數位機會中心」,讓廟宇不只是信徒的安慰者,更是教育者。台南這座大道公廟展現的,正是現代台灣廟宇積極入世的新嘗試。
大家來寫作 也開養生青草班
吳進池和台南社大以大道公廟為據點,創設社大台江分校,因為安南區古稱「台江」,去年三月首度招生,第一個學期開了「大家來寫作」和「養生青草班」,吸引七十位民眾報名上課。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說,早年沒有國民義務教育,大道公廟設學堂,由村民聘私塾老師教孩子讀書識字;在醫療資源貧乏年代,廟裡有藥籤供村民抓藥草治病,有如守護眾生的「平民醫院」。
「先點香向大道公講病況,擲筊三次抽藥籤,就到廟旁的草藥鋪抓藥吃。」這幾年,吳進池走訪海峽兩岸的大道公廟,藥籤如出一轍;他也找中醫師逐一解讀廟裡藥籤,才明白籤上的藥草都屬溫和配方。
點香說病況 保生大帝給藥籤
|
所以,既要興學,就從「大道公」保生大帝的藥草、醫理著手,養生青草班當然是重頭戲,從廟裡的藥籤說起,帶領民眾認識藥籤上的藥草養生知識,並且開闢藥草田野教室,讓保生大帝的濟世智慧,成為鮮活的日常知識。
「大廟興學」計畫為台江地區擘畫的藍圖不只這樣:將來希望建構台江藥草園區,把閒置農地發展成藥草園,託保生大帝的福,讓藥草文化變成地方發展的願景。除了用藥草做成香包、肥皂和蚵爹小吃,青草班講師林賜福還帶著學員,嘗試把青草藥摻入漁產飼料,養出無毒且肉質鮮美的魚蝦,這是魚塭遍布的台江社區讓信仰和產業結合的例證。
興學像加盟 全台廟宇大串連
朝皇宮是大廟興學先鋒,吳進池希望這股興學風像開加盟店一樣,把全台廟宇串連起來,形成「大廟興學聯盟」,用知識力量作信仰的後盾,為社區儲備動力。目前安南區廿七個村落已有十五個打算加入聯盟,連全國保生大帝聯誼會也前來台南取經。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本炫表示,廟宇興學發揮信仰中心濟世、親民的本質,有助地方精緻化的發展。 「學習讓人有改變的力量和機會。」吳進池認為,知識把人和環境變好了,地方自然會繁榮,「拜拜燒香,意思到就好;神明要我傳的是地方教育和文化的香火。」他笑著說。
才三個學期 兩班爆增二十班
大廟學堂人氣沸騰,吳進池意外又興奮。前後三個學期報名人數已成長六倍以上,開班數也從兩班爆增至廿班;從電腦到車鼓陣等,學費全免。但教室不夠用,讓吳進池傷腦筋。「如果全台三百一十九鄉鎮的大廟都變成學習和機會中心,台灣將會是個很有知識力的幸福寶島。」吳茂成期待大廟扮演提升基層知識能力的要角,不論社區營造、生活休閒或環保生態,都將水到渠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