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油畫的啟蒙者 - 劉啟祥的繪畫語言

劉啟祥美術館http://www.xpn.ks.edu.tw/lo/index.htm



 


文/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劉啟祥先生( 1910.2-1998.4 )是南台灣畫壇的靈魂人物,更是畫壇的長者、先驅,為此世紀的台灣美術史塑立了獨特的風貌。他的作品中一貫出現溫潤、明亮的色彩,有如南台灣的春日;寬闊無垠的畫面,緩緩地流動著真實自然的生命力。他簡潔沉靜的繪畫語言,讓我們自在而喜悅地聆聽、觀賞,體認藝術啟發人類,提昇情感的可貴。

小傳
1. 從台南新營到東京、巴黎
劉啟祥出身台南府城的第一世家,其家族由鄭成功自漳州護送來台南,歷代以開墾成功,重視子弟教育,急功好義,而成為地方上具有名望的鄉紳家族。父親焜煌(字德炎, 1855-1922 )自日治初期即任區長數十年,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受區民愛敬如父母。家中設有私塾,劉啟祥兄弟們除了受近代日式教育,同時也親近傳統儒學,家規分明。

十二歲時( 1922 )不幸父親去世,十三歲公學校畢業,受到長他兩歲的兄長如霖鼓勵前往日本繼續升學。在家人的愛護下,劉啟祥在東京先後就讀私立名校青山學院中學部與文化學院美術部。前者為基督教學校,後者為文化界名流所創辦。這兩所學校都是開明學風代表,重視人文素養,更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創作。尤其後者創辦於大正 11 年,可以說代表了大正民主時期多元文化互相尊重的理想精神。在學期間,劉啟祥培養出對文學、音樂及美術創作的深厚興趣與自信。 1931 年自文化學院畢業的前後,即入選日本二科會及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

1932 年一月,劉啟祥返台個展,六月與楊三郎同船赴歐洲,由馬賽港轉往巴黎,近代西洋美術的首都。在長達三年多的歐遊期間,他深刻地體會歐洲人文藝術環境的優渥,而以一年以上的時間,幾乎每天到羅浮宮,勤奮地依原作大小,臨摹印象派畫家馬內、雷諾瓦、塞尚的人物畫鉅作,計畫將這些臨摹作品帶回台灣,將來公開陳列在美術館中,供學生參考。他不計功利的認真學習態度,以及推廣美術文化的志願,已清楚地呈現。他也同樣專心地在自己的畫室中創作,並學習小提琴,或者旅遊觀察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觀,讓自己的心靈浸淫在超越國籍、民族的藝術理想境界。本性寬厚的劉啟祥先生,在這一段生活優裕、心胸開放的三年歲月中,除了創作許多風景、都會街景作品外,更奠定下他對人物畫,尤其是女性肖像特有的細膩、樸實的體驗。 1933 年,以<紅衣少女>入選巴黎秋季沙龍。

2. 開創畫業
1935 年秋天,劉啟祥由歐洲返台,十月下旬以<倚坐女>作品第二次入選第九屆台展。先生侍母至孝,友愛兄弟,並及幼輩。然而,當時台灣並無法提供藝術家成長、創作的環境,故次年他又重返東京。 1937 年三月,正式在東京銀座三昧堂舉行滯歐作品個展,一個月後,移回台北教育會館展出。一時被稱為「台灣畫壇的彗星」。同年秋天,與?本雪子女士結婚,正式定居東京目黑區。劉啟祥於 1930 年首次以<台南風景>入選二科會, 1936 年自歐洲回到東京後,再度持續參展, 1943 年受推薦為二科會會友,可以說他是二科會的忠實追隨者。二科會創立於大正三年( 1914 ),甫自巴黎回來的畫家積極引進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派,乃至於立體與超現實主義等前衛藝術,並強調在此基礎上建立日本近代洋畫史的自我面貌與自由個性的表現。二科會的許多元老成員同時也是文化學院的教授,頗富自由開明、天真浪漫的特色,故而劉啟祥也很自然地認同如此理想精神。

1940 年,劉啟祥邀約四位日籍年輕畫友,組成立型美術展,分春、秋兩次在銀座展出,頗受當時評論界注目。 1941 年初春,他受邀返回台北,參加台陽美術展,正式成為會員。此時不論日本或台灣都已進入大戰後方的非常時局,美術的發展受到莫大的限制。同年四月,兄長如霖突然因病去世,為了主持家業,照顧母親,不得已返回家鄉,潛沉了一段時日。 1943 年再度參加二科會,獲獎並被推薦為會友。此時戰爭愈趨惡化,美術展覽的件數、尺寸以及內容都受到嚴格限制,再加上盟軍轟炸東京,美術活動一時中斷。對於懷抱著無限理想的美術家,動亂的時代悲劇是現實而殘酷的。

日本戰敗後, 1946 年初,劉啟祥無奈地割捨了許多無法攜帶上船的作品,帶著妻兒、侄子,返回台南,整理家園。然而,戰後台灣的政治、社會一時陷入混亂,加上鄉音已改的陌生感,劉啟祥重新出發作為台灣的畫家,並不是容易的事。四年後,妻子不幸產後去世,為劉啟祥的日本時代回憶暫時劃上了休止符。幸得陳金蓮女士挺身而出,接下照顧家務的重任,讓劉啟祥得無後顧之憂。

 


 

3. 戰後再出發-組織團體與展覽會
決心在高雄定居後,劉啟祥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開墾這塊貧瘠的藝術文化沙漠。 1952 年首先與畫友共同組成「高雄美術研究會」,不定期寫生、討論,對同仁指導懇切,從不推辭。同年十一月首次展出,次年和幾位畫壇前輩發起南部美術展覽會,定期發表作品; 1961 年組成「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繼續推動「南部展」至九○年代。為了更進一步推廣社會美術教育,他早於 1956 年 10 月在高雄市區開設啟祥美術研究所,讓學生日夜自由學習。並且儘可能地邀請各地的畫家朋友,到研究所來客座指導,讓學生們親近楊三郎、廖繼春等名家。後來由於學生人數太少,研究所遂無以為繼。他又親自到高雄、台南地區的學校社團或美工科任教。如今,南部地區許多成名畫家,都曾經親近這位有教無類的老師。

基於普及美術鑑賞,開啟社會美育風氣的理想,劉啟祥的願望之一是在南部地區推動畫廊及美術館的成立。 1961 年四月,他在舊宅開設「啟祥畫廊」,首檔展出自己的代表作,包括許多戰前一百號以上的名作,可謂首開風氣。同時,他也協助朋友,前後成立台灣新聞報社畫廊以及阿波羅畫廊,希望將藝術欣賞推廣至高雄市的每一個角落。

五○年代,步入中年的劉啟祥,不但努力在高雄開創沙漠中的藝術花朵,現實生活中他也放下仕紳的身段,一切重頭學習。隨著土地政策的改革,他失去了大部分的田產,反而搬到偏僻的大樹鄉小坪頂,開闢自己的家園。帶領一家大小上山,頭頂艷陽,手拿鐮刀,彎腰種鳳梨,滿身汗水咬著牙,體驗對土地家園的一種堅忍執著感情與耐力。 1959 年的<馬頭山>是艷陽下,自己以血汗耕耘的山園,藍色天空下起伏的山丘彷彿豐富的寶石礦脈,五彩繽紛、光芒四射的堅硬岩面,宛如成熟鳳梨的切片,充滿了生命的喜悅。 1968 年的 50F 代表作<小憩>,則是以北勢坑山丘地為背景,實際描寫農婦樸素勤勞的生活。從自己的農作經驗中不斷地反省,最後在畫面的右上角添加一位騎在牛背上的農夫,右手揚起,迎向遠方。像是孤獨悲愴的自畫像,朝著不可知的未來努力前行。

4. 任教與退休
六○年代中期,由於經營不善,劉啟祥放棄北勢坑果園,轉而將較多時間投入教育與高山寫生。七○年代初期完成的巨幅山脈系列,乃至於女性肖像畫,堪稱他創作上的巔峰期。台灣山脈雄偉的氣勢,激發他的畫面更趨於完整單純化,山脈的內在生命力直接奔流於畫面。有名的<太魯閣峽谷>( 1972 ),就是以畫刀劈砍揮舞出主峰起伏跌宕的險峻。由於在台南家專任教,許多長髮披肩,英氣勃發的女學生,往往成為他細心描繪的對象。相對於早年喜用鵝黃色調襯托少婦柔弱、可愛的一面,這時期則偏愛正紅或黃色,表現其內在溫暖熱誠的個性與堅定奉獻的期待。
1977 年劉啟祥先生不幸因血栓病而臥床數月,堅強的意志力驅動他以練習小提琴的方式,使右手恢復靈活,雖行動較不方便,卻能繼續在家中改以畫筆而不是畫刀創作。晚年以回憶、感恩的心情創作的風景與靜物畫中,更可以看出先生平靜沈思的跡象,好比他個人與天地萬物,乃至於生命本體的對話;世俗的色相離他漸遠,他含蓄溫誠,包含一切的本質更自在舒坦地呈現在簡潔的畫面中。

 

 

柳營劉家先祖劉茂燕為鄭成功部將,劉家開基祖劉求成奉母命渡臺,初來時定居台南府城,後移墾查畝營(即柳營鄉),世族連綿已三百餘年,是柳營這裡的望族。劉家古厝,又稱為"劉家祠堂",係仿大陸南方宗祠格局建造,是個七包三式的四合院建築,初建時的建材全部來自大陸。大門口圍牆做成八字形,有如張臂歡迎佳賓的到來, 入門處可看到"舉人杆"(中舉祭祖),只存右側(入門之左邊),左側(入門之右邊)因觸雷劈倒,其夾杆石已搬至內埕當長椅。

 


 

位於柳營鄉農會附近的劉家古厝,是一座四合院武大宅,其內埕非常寬闊,內埕周圍作紅磚圍牆及洗石子牆門,出簷與棟架的形式不多做雕飾,雕刻花罩門楣,屏門裙板施彩繪,規模宏偉,古宅建築雕梁畫棟,是全縣數一數二的古老建築。目前柳營鄉士林村劉家古厝登記為劉全祭祀公業名下財產,劉全經營糖部產製白糖,運銷海外獲利。

 

 

據記載柳營劉家先祖劉茂燕為鄭成功部將,殉國於南京之戰。劉家開基祖劉求成奉母命渡臺,初來時定居台南府城,最後移墾定居查畝營(今柳營鄉),努力墾地經營,擁有數千甲,且樂善好施、建設地方。後代相傳為官、經商均有顯赫大業,迄今十二世,世族連綿三百餘年,為境內一大望族。而柳營原名「查畝營」,因鄭成功時期查察田畝而得名,後來改名,因附近居民大多姓劉,遂取「劉」的諧音「柳」而名柳營。

 

 

同在柳營鄉,著名的劉家古厝和本土音樂家吳晉淮的故居,有著不同的命運,地方望族劉家自費整修古厝,吳晉淮故居遲遲等不到修復保存,凸顯了私有古厝、傳統建築在文化資產保護上遇到的問題。位於柳營鄉士林村的劉家古厝,其實是劉家祠堂,佔地800坪,建材和工匠當年均由大陸船運而來,西元1890年仿中國南方宗祠之格局而建,現剩七包三式的四合院。古厝建築雕樑畫棟,風格獨特,山牆有獅啣劍的懸魚裝飾,祠堂門額懸掛王得祿致贈的「文魁」匾,古厝前方豎有舉人杆。縣府一直希望將劉家古厝列為台南縣歷史建築甚至是古蹟,但劉家宗親並不同意,擔心劉家古厝列入文資保護,管理維護主導權就不在劉家。既然要保護保存,劉家祭祀公業去年決定出資整修,不必假手他人。

 

 

 

不是家大業大,吳晉淮的親族們,只能寄望縣府將吳晉淮故居修建為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加以保存,只是吳晉淮故居列入台南縣歷史建築又如何?本土音樂家吳晉淮創作「關子嶺之戀」、「暗淡的月」、「恰想也是你一人」等膾炙人口歌曲,傳唱至今,他在柳營鄉人和村火燒店的故居,仍是傾倒荒廢。縣府早在2年前就在吳晉淮故居上方興建保護棚架,但1600萬元修復工程沒錢就是動不了工,主要原因文建會沒錢補助。吳家親族、人和村民看過多次官員踏勘,冷眼說「看再多次也沒有用。」

 

 


 


 


 


 

古厝院前兩邊分豎『舉人杆』(中舉祭祖),是古代科舉制度的榮耀象徵,右邊之一因觸電劈倒,空留石座,左邊猶存高聳入雲的朱漆旗杆。入廊可見大廳門楣有兵部侍郎兼福建巡五撫-王得祿所賜『文魁』匾額一面。廳內楹柱各有對聯,辭意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590921 的頭像
    dr590921

    dr HSU blog

    dr59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